中美关系正处于一个危险的十字路口,引发这种风险的原因错综复杂,两国相互指责对方做了错误的事情,以至于成为“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口水仗。真正的威胁在于,这种相互刺激的游戏并没有停止,而且随时可能被第三方恶意利用而发生意外的冲突。

这种趋势引发了美国的不安,在中美经济与战略对话召开前夕,美国国会、白宫、智库以及诸多学者开始反思重返亚洲政策引起的中美关系巨变,并试图为“新型大国关系”建立一个框架,以避免中美关系继续恶化。

中美关系恶化源自2009年的中国举动

目前的中美关系已经从“G2”呼声的顶峰突然急转直下,而在互信缺失的状态之下想要重启中美关系,可能需要找到恶化的根源。

2009年,美国有G2的声音,同一年,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提出了“东亚共同体”的建议,日美两国都在争取与中国建立更密切的关系。但是,几年过后,两国都站在了与中国冲突的前线,这种巨大的逆转,中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中美关系恶化的源头责任在中国,当时,中国将“G2”视为美国的阴谋,目的是让中国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与此同时,在美国陷入金融危机,中国出现了一种强硬和蛮横的气氛,这些变化并非因为政策改变,而是领导层个人得意忘形的产物,也表明中国政府在外交方面陷入混乱,当这种强硬而自大的言行频繁发作后,在美国有了“中国外交傲慢论”的共识,他们看到了一个野心膨胀的中国,不再像以前温和。

而真正影响中美关系走向的,是奥巴马总统在气候大会上遭受中国近乎羞辱的对待,以及2009年访华时受到了很大的牵制与不尊重,这奠定了奥巴马在情感上对中国的厌恶,并在此后让个人情感左右了其对华关系。美国立即从 “G2”转向了“重返亚太”政策,希拉里对中国进行了全方位的外交战,破坏中国与邻居和非洲的关系,高调介入南海,并将更多的军事力量向亚太转移。

不过,奥巴马总统也应理解的是,2009年中国正处于政府换届的前夜,在内部存在巨大的分歧、竞争甚至部分失控,这可以解释包括军人在内的一些官员的强硬言论并非政府战略转变的一部分,纯粹是某些个人或部门的单独行动,而且为了回应国内这些噪音以及美国的疑虑,2010年12月,国务委员戴秉国发表《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文章,代表中央政府阐明了立场。

事实上,当中国新一届领导人就任后,两国迎来重新启动关系的机会,中美元首在安纳伯格庄园的非正式会晤本可以建立良好的私人关系。但对中国已经怀有偏见的奥巴马列出了太多指责清单,缺乏对中国立场的尊重和对分歧的包容,这让中国人感受到了压制甚至是恶意。

中美之间的抵牾仍在刺激双边关系

根据美国官员、学者与智库近期密集发表的演讲、文章以及研究报告,在反思重返亚洲政策时形成了一些共识,既有担忧,也有解释。

首先,他们意识到中国广泛存在“美国遏制中国”的观点,美国“重返亚太”就是通过怂恿和支持盟友向中国发起挑战,破坏中国发展。但他们都不认同这种观点,表示是中国的错误理解或者“阴谋论”,美国不会遏制中国,他们认为中国自身富有侵略性的行动引起了动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