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中国总理李克强在英国智库演讲时提到,“中国政府对经济的运行实行区间调控、定向调控,保证它的下限不越过7.5(%)。”这一表述被评论人士解读为“明确用7.5%‘下限论’代替了‘左右论’”,是显示稳增长措施将要加码的前奏,或是中国将加大刺激力度的信号。
好像是为了避免被过度解读,李总理19日同希腊总理萨马拉斯会见记者,特别说明“我们今年确定了GDP增长7.5%左右……只要有利于支撑比较充分的就业,经济增长比7.5%高一点、低一点都是可以的。”中国新华社20日发布李总理英国演讲官方通讯稿,对这方面文字表述细节也做了相应调整。
与创新宏调思路相一致,年初中国政府在“两会”上确定今年经济增长率量化目标,此后一直采取以7.5%左右为下限的表述。李克强总理访英前夕在《泰晤士报》发表署名文章,也预期今年经济增速为7.5%左右。依据领导人在国外一次脱稿讲演的一个表述细节,就断言中国宏调方针发生重要变化,确实有点过度解读了。
经济学文献有个“刀刃上的平衡”的说法。上述这个财经评论花絮性事件,从一个角度折射了中国目前宏调政策兼顾避免刺激和稳定增长目标的两难处境,如何兼顾,确实颇为棘手,好像处于一种刀刃上的平衡。中国宏调呈现这样如履薄冰的局面,需要从两个层面理解:直接原因是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目前所处微妙形势所致,深层根源则是经济正经历调整早先失衡问题的阶段性特点使然。
先说中国当下短期宏观形势比较微妙。一方面经济增速从2012年开始进入“七上八下”状态,今年1季度经济增速回落到7.4%,逼近7.5%左右增速下限边缘,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另一方面,中国消费物价指数和GDP平减指数等通胀指标近年仍在2%-3%显著正值水平,房价增速2012年大幅上涨后逐步回落目前尚未普遍下降,广义货币和社会流动性仍维持13%-15%上下的大体温和合理增速。
这样形势下,不难理解社会上存在希望政府加大政策宽松度的诉求,方方面面把宏调政策朝刺激方向拉的力量也有相当影响。从实际决策看,中国政府依据创新宏调方针和形势演变,适时积极推出各种稳增长政策。同时仍高度重视把稳增长与其他政策目标的有机结合,小心翼翼地避免宏调政策过度宽松放水妨碍调结构与控风险等方面目标,审慎防范通胀卷土重来的风险。
在纵轴横轴分别表示一般物价和经济增速的常规分析框架中,经济学的菲利普斯线向右上方倾斜,描述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速之间此消彼长关系,结构性变量或超预期因素冲击则会移动菲利普斯线。给定目前经济增速7.5%上下和物价上涨3.5%等宏调目标关键阈值,中国经济目前形势特点表现为“李克强菲利普斯线”比较陡直,宏调操作面临比较逼仄选择空间。
然而更具有实质性问题在于,为什么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会面临上述相对逼仄的选择空间?如果说13%-15%上下的广义货币与社会流动性增速并非过于严苛,什么原因使得早先几十年达到年均近10%增速的中国经济,目前筑底7.5%左右增速也不轻松?虽然学界朋友会用潜在增速解释,然而考虑经济潜在增速变化应在更长时期缓慢渐进实现,这个慢变量其实不足以很好解释近年中国宏观经济和政策当下变化特点。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