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和投资者们表示,中国很可能为稳增长而延迟金融改革议程,此举可能阻碍纠正经济扭曲的努力。

中共领导人去年11月通过了雄心勃勃的改革议程,承诺要使市场力量在资本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利率自由化在这一议程中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

在3月的“两会”记者会上,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表示,存款利率可能在两年内放开。存款利率是中国金融体系中唯一仍然受政府控制的利率。

但随着北京方面有越来越大的危险无法实现今年增长7.5%的目标,政策制定者正面临放缓存款利率改革的压力。存款利率改革意味着银行要争夺客户资金,被认为将导致存款利率升高。

这会导致企业和地方政府面临更高的借款成本,在投资增长率处于5年来最弱水平之际加大经济逆风。

海通证券(Haitong Securities)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说:“我对利率放开不是特别乐观,在我看来这个过程无法在两年内完成。”

“利率一定会下降,因为经济增长在放缓。实体经济无法支撑这么高的利率水平。”

支持利率改革的人认为,利率改革很可能导致的借款成本升高,有助于减少浪费、低收益率的投资,这种投资在过去10年期间受到了人为压低的低利率的助长。

然而,持怀疑态度者警告称,在重要部门——尤其是地方政府和国企——仍然与市场力量隔绝的经济体中,允许市场力量引导利率走向是不成熟和危险的。

“利率市场化的前提条件是,所有参与实体必须实现市场化。”中国银行业协会(China Banking Association)副会长杨再平说,“如果有一家实体能够借钱,但不用偿还,那么就不能有市场。这就是所谓的‘道德风险’。”

国企和地方政府借款猛增,使得2014年中期中国债务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达到251%,远高于金融危机前的约147%。杨再平和李迅雷警告称,自由化导致的利率升高,可能使得国企和地方政府更难以负担这些债务。

近月来,中国采取了措施,迫使政府借款人遵守市场纪律。5月,国务院批准了允许地方政府直接发行债券的试点计划,纳入试点的地方政府将不再通过不透明的融资平台借款。但要让国企和地方政府成为能够经受借款成本升高的实体,可能还需花费许多年。

股市投资者表示,中国股市今年表现强劲的原因,就在于人们认为中国即将进入低息时期。上证综指(Shanghai Composite Index)自5月以来已累计上涨16%。

译者/阑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