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商业史上规模最大的IPO,终于由人口最多的中国实现。这是马云和阿里巴巴的成功,也是互联网新经济的成功,更是生态系统规则的成功。

IPO纪录属于互联网新经济

北京时间9月19日晚上23:53,阿里巴巴集团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IPO即为首次公开募股),股票交易代码为“BABA”,发行价为每股美国存托股(ADS)68美元。开盘价直接跳涨36.3%,最高至99.7美元。

如果承销商行使超额配售权,阿里筹资额将达250亿美元,成为史上最大规模IPO。此前IPO募资纪录前三甲依次是中国农业银行(221亿美元)、中国工商银行(219亿美元)和美国Visa(179亿美元)。同时,阿里市值也达到2383.32亿美元,超越Amazon、Facebook成为仅次于Google的世界第二大互联网公司。

即使在全球范围内,按市值计算阿里巴巴集团也将排名世界第六大公司。仅次于“股神”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投资公司、微软、Google、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苹果。互联网成为全世界新经济的火车头,与金融、能源分庭抗礼。

市场热度还反映在另一个纪录上:敲钟后的第一笔股票交易达成仍需要询价过程,越是大的公司,卖家需求就越强烈,竞价耗时则会越长。经过143分钟、10轮询价后,阿里巴巴以92.7美元开盘,创下了纽交所10年来开盘时间最长纪录,询价时间则打破了Twitter上市时的79分钟。

这是互联网风头最劲的大时代,否认,无异于掩耳盗铃。

“生态系统”成阿里关键词

上市是一个企业最好的广告,可能也是一个企业家最巅峰的时刻。只不过,此时此刻聚光灯都对准了创业者,人们津津乐道于财富神话、苦尽甘来的故事。但作为投资者,他们显然更关注商业基本面、未来走向。

上市前阿里巴巴三大高管与媒体、员工的对话中,涉及到的关键词都是生态系统:董事长马云、副董事长蔡崇信、首席执行官陆兆禧,都在用“生态系统”来描述阿里巴巴的含义。

巧合的是,“阿里系”的其他高官们也出现在了IPO现场,譬如优酷土豆集团首席执行官古永锵等人。后者前不久接受了阿里巴巴集团10亿美元的战略注资,成为“阿里系”生态系统的网络娱乐板块。

最具象征仪式的敲钟仪式,更是将“生态系统”渲染的淋漓尽致。八位用户代表敲响了阿里纽交所上市钟声,他们包括华盛顿州的樱桃种植者,奥运跳水冠军、手镯淘宝店主劳丽诗,微博红人快递哥、北京申通胜古分部经理窦立国,以及一位淘女郎。

放眼未来,阿里巴巴显然准备打一场生态系统级别的战争。

华尔街追捧的“三合一”故事

实际上,资本市场追捧的是,“中国+互联网+生态系统”的三位一体故事。

故事的大背景,当然是中国。中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且还处于高速发展之中。与此同时,相比美国,中国的互联网市场、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市场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要知道,卖东西是天下最严肃、最长久的生意。因此,亚马逊亏损多年、即便盈利也是微利,却一直受到追捧。耐心寻味的是,亚马逊也是电商起家,延伸到了云计算(AWS)、硬件(Kindle)和物流,这其实也是一个巨大的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