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014年9月18日,英国首相卡梅伦可能不一定“心碎”,但联合王国的确命悬一线。在班诺克本之战这场苏格兰独立战争取得艰难胜利700周年之际,“勇敢的心”的后嗣们正试图动员400万苏格兰人投票决定他们与英格兰已经持续了307年的联合。无论分离还是联合,即便最终的结果不过是一场虚惊,此次公投都将是一场可能导致地缘政治重大变化的政治事件,而其更大的意义还在于引发了国际舆论界的思考与论辩。

一方面,英国的政客及各界人士都在苦口婆心、甚至威逼利诱来为挽留苏格拉而努力,证明“苏格兰独立毫无意义”,“在一起更好”;但也有论者从另一个方面钦叹“这个问题正在通过令人吃惊的和平、自由、很多时候甚至友好的辩论得到讨论”,赞美苏格兰公投是“文明的统独之争”,要让其成为“典范”(《金融时报》中文网,2月24日);而且,还毫不含糊地批评其他国家,尤其是中国对待分裂主义的态度。

英国政府愿意让国家1/3的土地和8%的人口和平分裂,而且是以一种协商一致、和平民主的方式,可谓令人惊叹;其中的协商、民主与和平,也的确值得称道。尤其是相较于19世纪中期美国以内战来回应公投,俄罗斯和乌克兰以剑拔弩张的对峙来回应今年3月16日刚刚在克里米亚发生的公投,以及人类历史上因为独立和分裂而导致的种种惨剧,此次英国同意苏格兰公投中所体现的宽容,更是弥足珍贵。这里面的和平、民主、自由与协商,足以成为人类历史上的宝贵遗产。但苏格兰公投本身能否成为典范,尤其是在非西方之外的地区能否得到广泛认可,却是十分可疑的。而事实上,无论是在西方还是其他地区,苏格兰独立都不是好榜样。

其实,因为历史的积怨与现实的利益,英国挽留苏格兰的举动好像并不是那么完全理所当然。英格兰人和西方主流世界往往唏嘘联合王国三百多年的“美满婚姻”,但实际上,这场婚姻在当初有一个并不心甘情愿的“新娘”。虽然在合并之后苏格兰曾经与英格兰共享了大英帝国的荣光,众多苏格兰哲人也为不列颠思想增添了厚度,但人们遗忘了弱小一方的苏格兰是如何被英格兰封锁、围堵、侵略、凌辱和以乘人之危的方式逼进“联合”的。当然,人们要向前看。但除了历史积怨,多年来轮流执政的保守党与工党不顾国家长远利益的派系党争,尤其是撒切尔夫人当政时带来的痛苦回忆,都是苏格兰千方百计逃离的原因。因此,相当长的历史时间、相当部分的苏格兰“民”,并未感觉到自己是联合王国的“主”。所以,当英国衰落、独立机会闪现,尤其是发现自己家园里有巨大利好的北海油气时,“受够了”的苏格兰人当然想要选择一场华丽的单飞。

不过,现实主义的利益政治并不能从根本上解释英国对待苏格兰独立公投的宽容。真正关键的因素在于,苏格兰公投更多反映的是英国和西方独特的价值观与国家观。

与中国2000多年的大一统相比,版图类似的欧洲却始终处于邦国林立、小国征伐、宗教争斗、分裂战乱的状态,千年厮杀,直到20世纪中期二战结束。研究表明,战争在给欧洲带来灾难的同时,也是欧洲近代科技突飞猛进的一个重要促进因素。特别是,战乱的历史与独特的地缘环境,使得在西欧等欧洲大部分地区形成了自由冒险、重视商业的精神,而这些又有利于形成个人主义的价值观,他们能够先后从家族、宗教和国家的束缚中挣脱出来,强调个人主义的个体独立,甚至推向极致,到达原子式的个人至上主义。其优劣姑且不论,但它使得以西欧为中心的西方文化成为一种强调“分”的文化,人与人分、群与群分、人与群分。在这种价值观下,自由及其所伴随的民主、平等,自然分外宝贵,甚至是至高无上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