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变局之年,各方关注。北京《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发表前后,各方人士也从不同领域给出各自的改革路线图。公众期待与落地政策之间,分野几何?中国经济的高增长能否维持?结构性改革如何破局?各界改革共识如何达成?中国未来道路何去何从?…… FT中文网对于这一议程一直保持关注,并于近期推出了三中全会专题(可见专题链接)。

各界关注之余,一个普遍的担心在于改革的可行性及执行力。中国特点之一在于其大,中央与地方关系将是未来改革的重点。张燕生、肖耿两位作者则通过研究提供了一个地方案例,他们认为最有效的方式是结合一个中国先锋城市真实的改革故事,以此来理解、分析中国领导人为什么会提出一个如此的改革总体方案,以及为什么这些改革方案有可能被成功执行。

两位作者认为,中国有17个人口在三百万以上而2011年人均GDP在12000美元以上的先锋城市,合起来占全国11%的人口及30%的全国GDP,已经属于世界银行定义的高收入城市之列。这些城市比中国其他城市在改革方面已经先行了一步,《决定》中的许多改革措施实际上已经或正在成为实践。佛山就是这十七城市中排第八位的一个先锋城市,而本文是佛山案例研究的一个摘要,希望能够帮助读者从一个鲜活的城市案例来理解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对一个城市及国家的增长为什么如此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本文在北京三中全会之前已经完成,其中某些分析与建议与《决定》是一致的,某些对改革的期待已经体现在《决定》中。为了让读者对作者独立研究有一个全面的理解,FT中文网与作者商议,刊出这篇文章原貌,以飨读者。

2012年底,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与香港经纶国际经济研究院开始合作,研究佛山的经济增长案例,希望透视佛山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为中国的下一步改革提供城市层面的经验及教训。该项目采取了一个“123456” 的分析框架:

一个城市:佛山。两个主体:政府和市场。三个秩序:经济,社会和生态秩序。四个分析层次:微观、中观(制度)、宏观和元观(系统)。五个发展阶段:1949-1978 (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前)、1979-1991(改革开放初期)、1992-2000(出口导向的增长)、2001-2012(中国融入全球经济)、2013-2025(为避免中等收入陷阱而创建新的增长秩序)。六个市场或供应链 :(1)产品市场及供应链(2)土地和房地产市场(3)基础设施供应链(4)金融服务市场及供应链(5)人才市场及供应链(6)政府服务供应链。

我们的研究框架把政府和市场视作硬币的两面。政府提供市场运作需要的产权基础设施,包括界定与注册产权、提供产权交易平台、保护产权、化解产权纠纷、监管金融市场、及提供宏观经济管理等制度。于是,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就不再是“多一点政府还是多一点市场”的问题,而是政府如何提供支撑市场发展秩序的制度框架。在快速发展的新兴经济体中,了解政府和市场的互动以及这种互动如何演进对企业决策者和政策决策者都非常重要,也是我们这项研究的重点。本文简要介绍研究主要成果,详细研究报告正在整理中,包括十四篇专题报告、一篇总结报告和系列专题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