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在青岛的爆燃事故,让中国舆论场同样浓烟冲天。

事发上周五。11时许,陆续有身处青岛的微博用户宣称听闻巨大声响,其中,@大男孩LEO的配图报告,得到中国之声@等媒体账号的广泛摘用:“连续几声巨响丽东化工场区(黄岛大炼油)黑烟腾腾而且异味扑鼻消防车呼啸而至,目之所及人们四散奔逃,极度恐慌,停电了,人员伤亡情况不详。”

稍后,由当地宣传官员主管的@黄岛发布证实确有事故发生,使用的口径是:“11月22日凌晨3时许,中石化黄潍输油管线一输油管道发生破裂事故,造成原油泄漏。上午10时许,抢修过程中,管道破裂处起火。”

“破裂”、“起火”——事后看来,当地官方这样的描述方式从第一时间起就给批评者留下了“大事化小”的话柄。因为,央广的报道已经直接以“爆炸”相称,那些显示路面炸开、车辆倾覆的照片更让网络围观者开始意识到冲击力之巨大,尤其是在一幅从民航客机舷窗处拍得的俯瞰图中,黑烟已经仿似蘑菇云般遮天蔽日。

伴随着社交媒体上的奔走相告,新浪腾讯搜狐网易凤凰从这天下午起陆续开始以首页头条位置聚焦这场事故,代替了持续一周的三中全会新政解读。一时间,满眼皆是“车被炸成两段”、“道路变河道”、“人群恐慌四散奔逃”、“当地医院爆满”、“黑烟飘到青岛市区”、“海面油污起火燃烧”、“附近海边礁石烧成粉末”、“爆炸前后对比图”等景象描述,以及不断上升的伤亡数据。

与此同时,@黄岛发布正忙着张贴“现场两处明火均已被扑灭”、“中石化管线泄漏现场已无烟尘”等一系列安民告示,以及“青岛市委书记李群同志第一时间赶往现场指挥调度”的消息。直至16时许,宣布“中石化输油管道泄露事故原因初步查明”:“11月22日凌晨3点,位于黄岛区秦皇岛路与斋堂岛路交汇处,中石化输油储运公司潍坊分公司输油管线破裂,事故发现后,约3点15分关闭输油,斋堂岛街约1000平方米路面被原油污染,部分原油沿着雨水管线进入胶州湾,海面过油面积约3000平方米。黄岛区立即组织在海面布设两道围油栏。处置过程中,上午10点30分许,黄岛区海河路和斋堂岛路交汇处发生起火,同时在入海口被油污染海面上发生起火。初步原因分析是管线漏油进入市政管网导致起火发生,具体原因正在调查。”

对比这份来自官方微博账号的公告与几乎是在同一时刻由中国山东网青岛频道发布的新闻,即可发现,即便是在看似一字不差的原因通报中,@黄岛发布仍然是用“起火”代替了“爆燃”。

很不幸,黄岛区委宣传部对字眼的这份执着,最多只能再坚守不到3个小时。因为,继傍晚前播放《动画还原青岛输油管线泄漏爆燃过程》后,央视在19时《新闻联播》头条中又已经播出了最高领导人的指示,而且定义的也正是“爆炸”和“爆燃”:“11月22号凌晨2时许,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中石化黄潍输油管线一输油管道发生原油泄漏。10时30分左右,在准备抢修过程中发生爆炸。爆炸波及到青岛市丽东化工厂部分设施。截至17时40分,事故已造成35人死亡,166人受伤。事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立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山东省和有关方面组织力量,及时排除险情,千方百计搜救失踪受伤人员,并查明事故原因,总结事故教训,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强化安全生产措施,坚决杜绝此类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