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和世界上其他国家都不同的一大特征就是储蓄率非常高。每年全民所生产的财富中用于消费的只占一半左右,另一半都储蓄起来了。这部分储蓄的财富都用于投资了。低消费,高储蓄,高投资基本上是同一回事的不同结果。想要减少投资必须从根子上提高居民消费着手。

高储蓄和高投资本来都是好事。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由于高投资,全国各地兴建了无数高楼大厦,高速公路,发电厂,制造业工厂,飞机场,桥梁地铁,彻底改变了中华大地的面貌。现在的中国真可以当之无愧地称为“新中国”。可是三十多年后的今天情况发生了变化。该投资建设的项目差不多都已建成了,值得投资的机会越来越少,产能已经过剩。

用经济学的语言说,就是投资的收益递减。这几乎是大家一致的看法,中国经济的投资太高,不能靠投资来维持商品和服务的购买,要用居民消费的购买替代投资的购买。如果全国人民生产出来的物质和服务卖不掉,产品积压,工厂就不能继续生产。所以必须用更多的消费替代投资,保持总需求的规模。

消费又分政府消费和居民消费。在下要控制政府消费,减少公款吃喝,公款旅游。所以增加消费唯一的出路就是增加居民消费。要求老百姓更多的花钱购买,把生产出来的商品和服务都买下来。可是怎样能让百姓更多地花钱?这可是一个困难的问题。

首先,居民可能没有足够的钱,当然无法增加他们的购买。GDP,中国生产出来的财富总量是百姓的劳动成果,谁生产的财富理应归谁所有。那就不会发生没有钱购买的问题。按照经济学的理论,财富是三要素生产得出的,即劳动,资本和自然资源。如果这三要素都归居民所有,要素所得就成为居民所得。但事实上除了劳动肯定属于居民本身,其他两个生产要素并非都属于居民。

比如讲资本,中国有大量国有企业,国企的资本不属于居民,而属于国家,国企赚的钱分配不到居民手里而归了国家(事实上国企的利润基本上并不上交财政部,留在企业自己用掉了)。至于自然资源所创造的财富,由于中国的资源都属于国家,更分配不到居民手里。特别是土地,除了农用地属于农民,其他土地都属于国家。土地的产出都归了国家(比如出卖土地的收入)。农用地的所有者名义上是集体所有制下的农民。但是农民只能获得土地用于农业的收益,转换成工商用地的高收益被政府收走了。所以中国和其他国家比起来,中国的农民是最穷的,因为他们的土地只能限于农用。最后,矿藏这种自然资源所生产的财富基本上也是属于国家。因为地底下资源的所有者都是国家。

从以上分析看来,中国百姓能够分得的GDP是很少数,虽然财富是他们的劳动生产出来的。居民的收入低,他们的消费不可能很高。从国家发表的统计数据看也证明这样的分析是对的。全国公有和私有企业职工的工资收入不到GDP的20%。好在中国有大约三分之二的GDP产出是私企生产的,私企的资本收益是归居民中的富有阶层所有。他们的收入中减掉储蓄的部分都用于消费。另外三分之一的国企,他们的资本收益都归了国家。在居民收入中,还要减掉纳税的部分才可能成为他们的购买力。中国的税收(不包括政府服务所收的费和各种罚款)占了GDP的大约20%,其中包括国有企业所交的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