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经济学人》旗下智库发布了“2014年全球宜居城市排行榜”之后,温哥华再次位列三甲。一时间温哥华的华人媒体把这一提振精神的消息以各种新媒体的形式广为传播,让新老移民们为自己的人生重大决策再添信心,把因为种种原因可能滑落的幸福指数再次推高。而这对于移民、留学中介和房地产经纪等行业则是一个重大利好消息,在促成与客户的生意时无疑又有了最新的佐证。只是,在这个排名世界第三的宜居城市里,作为普通人收获的幸福指数不仅和物质指标挂钩,更和内心的感受直接相连。

首先,宜居城市的桂冠对于过着柴米油盐生活的寻常百姓来说,意味着更高的房价和物价。

温哥华虽然有着和中国哈尔滨一样高的纬度位置,尽管冬天夜晚会很长,但是地球的自转让一股叫做阿拉斯加的洋流从温哥华经过,于是这里被这股海水调节得冬不冷夏不热。冬天当哈尔滨天寒地冻,零下三四十度的时候,温哥华绿草如茵,除了经常下点儿小雨,低于零度以下的日子都少而又少。城市北面别看雪山屹立,却阻挡了北方的冷空气,把温哥华呵护得像摇篮里的婴儿。夏天,当中国大范围进入烧烤模式时,温哥华却海风习习,早晚还得加件薄外套,很少有能突破30度高温的日子。在地理学上,这块风水宝地被命名为温带雨林气候,而且是全球唯一的独特气候。所以在温哥华随处可以看到遮天蔽日、笔直挺拔的温带树木,原始森林公园和downtown无缝隙毗邻在世界也是绝无仅有。

这样的风水宝地,那当然是全世界人民都向往了,打开国门后的中国人更加前仆后继地奔过来,把温哥华直接就变成了北美的新加坡。一度有当地人抗议温哥华中文招牌太多,包括中文广告,直接影响了他们作为当地人的感觉,好像是他们移民到中国了。虽然加拿大一刀切断了一部分富人的移民路,但基本没有影响房价的持续上涨和房地产开发的热度。尤其当中国国内房市限购时,温哥华的房市却一片利好。不是加拿大公民或永久居民,也一样可以买房,赶着来这里消费,加拿大政府乐得合不拢嘴。或者只要有儿女来留学,先置一套产业,将来或许就留下来不走、落地生根了呢?于是各处豪宅纷纷被中国买家买走,逼得洋人房地产经纪都开始学中文,削尖脑袋要进入中国富人交际圈子。有中国富人表达买房诉求:老外富人住哪儿我住哪儿,就是出门能看见金发碧眼的洋人冬天还穿短裤跑步,夏天能看见他们车上顶着皮划艇。要不然哪有出国的感觉?于是老外的成熟社区、富人区、好学区,被中国买家一点点蚕食,最后老外成了一条街上的少数民族,有的都扛不住搬走了。于是从列治文到温哥华西区,从海对面的西温到山上的北温,老外躲到哪里,中国人就追到哪里,华人超市就开到哪里,基本无往而不胜。

在温哥华生活,经常发现还是在和自己人较劲。比如买保险,被中国经纪骗,去工作被中国老板坑。更出彩的是在华人超市抢停车位,相持不下然后用中文加国骂开始骂战,那种语言的酣畅淋漓和架势的剑拔弩张,给了无生趣的生活顿时添了不少生机。物价不断上涨,有回流多年的老移民再来温哥华时直呼不适应,尤其当年出手的房子,现在想相同地段买回来,基本是望房兴叹的份儿了。周末陪着朋友去看房,一处刚刚竣工的联排别墅,这里称town house,进出看房的基本都是中国人。一个刚登陆,时差还没倒过来的中国家庭也在看,并且已经给我们正看的这套下了offer(订单)。当我们说要去看旁边7号户型时,热情的女主人忙不迭地催促说,快去吧,刚才听说有人要下offer,那人在来的路上呢。这种情形有点儿像抢购大白菜。此外还有印度的富人、韩国的富人、台湾的富人乃至全世界的富人都奔到这里买房了。不仅平面豪宅,还有海景公寓和各种超高层公寓拔地而起,切割着温哥华开阔的天际线,也划破了很多人安居乐业的美丽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