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FT中文网专栏作家陆一将通过还原中国证券史上著名的“327事件”的系列文章,重启他的《中国股事钩沉》专栏。这一系列文章来自他明年1月即将发布的新书——《中国赌金者——327事件始末》。“327事件”发生在1995年2月23日,当日,围绕“327国债期货合约”,交易双方不惜违规展开激烈争夺。这一事件被称为中国证券史上的“巴林事件”,引发此后数年中国证券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和全国性金融债务危机,也成为中国政府从计划调控转向市场调控的转折点。经作者授权,我们将陆续发布这本新书的精彩章节,让读者先睹为快。本文为新书的前言部分。
发生于1995年2月23日的“327事件”至今已经20年了。这20年来在网络上和一般媒体上,相关的文字汗牛充栋,但绝大多数都充满了阴谋论和自怨自怜的不确实描写,诸多事实都被扭曲、细节都被改写,甚至连基本的史实都被扭曲、掩盖。
当年的当事者,要么多年不再申辩、也不出面澄清事实;要么提供一些自己愿意相信的记忆,来佐证自己当年行为的合理性;要么记忆有误、淡化,回忆的事实已不再符合当年的现实……
所以,从327事件发生至今已过去将近20年,还没有一本可以完整准确反映当年历史全貌的严肃记录、认真考证、完整描述、全景复原这一历史事件的书籍,可供后来者研究、回顾和反思这段历史所用。
其实,从1995年2月23日这个时点上看,万国证券在最后8分钟的违规砸盘,是“327事件”的原爆点。但是放大一点,该事件之前有“314事件”、之后有“319事件”,而这三个合约背后对应的都是1992年3年期和5年期的国债现券,“314事件”成了“327事件”的预演、“319事件”则直接导致了国债期货市场被关闭。在这三次事件中,始终做空的只有辽宁国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辽国发”)一家。如果再放大一点看,1993年有财政部造成92年国债收益率浮动的62号公告,也有期货市场整顿和主管部门的改变;而1995年5月国债期货市场关闭后,又局部叫停了国债回购市场,致使辽国发违规和金融诈骗的巨额坏账浮出水面,引发了历时数年的证券市场系统性风险和全国性金融债务危机。再进一步放大历史观察视野,1992年的国债期货试点开市的第一单,成交对手双方就是中经开和万国证券,这种宿命很难用逻辑推理来说明;而且国债期货试点和中国证监会的成立只相差了2个月,从证监会成立到中央证券监管的行政化体系完全确立的2001年,正好完整地涵盖了国债期货开始试点到国债期货引发的巨额金融债务最后冲抵完结这一历史过程,而这正是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为掌握证券市场的主导权激烈博弈的过渡时期。在此之后,才标志着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第一个阶段终结了。
所以,“327事件”,其实就是中国证券市场从地方自主发展阶段到中央集权发展阶段的转折点。而从这样一个大的历史背景研究、考证、再现这一段历史和其中的历史事件,就成为研究中国证券市场历史和制度变迁的一个严肃课题。
为还原国债期货历史事件,我用了数年时间,访谈了和这一历史事件相关的各个当事方,对各当事方的十多位主要人物进行了深入访谈,收集并整理了数千份、数百万字的相关档案资料和历史照片,考证了整个历史发展过程的诸多细节和事实。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