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之不去的“大陆化”梦魇

2008年之后,“中国崛起”、“中国模式”越来越成为中国官方话语的热词。到习近平时代,更发展为所谓“三个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而无论所谓“中国”还是所谓“自信”,都有一个参照系,即参照所谓“西方”国家而言。世界金融危机以来,所谓“西方”国家一直没能走出衰退阴影,并由经济衰退引爆政治社会危机,始有“占领华尔街”等抗议运动之风起云涌。中国经济则持续增长,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的砝码越来越重。用毛泽东的一句诗来概括,似乎“风景一片独好”。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本来改革开放以来,尤其苏东剧变以来,中国官方意识型态越来越趋于破产,以致官方自己都对其“弱者”心态不加掩饰,公开承认国际舆论“西强东弱”的格局,不得不在话语体系上“内外有别”:对内尽可能固守其传统意识型态的统治地位,对外则尽可能柔性,迎合国际社会的主流话语,避免对抗。这也是贯穿整个邓小平时代、江泽民时代“韬光养晦”战略的一部分。但2008年之后,可能中国官方自己都未曾料到,国际经济格局几乎一夜逆转。本来忍辱负重的中国官方,突然发现天窗大开,心态随之逆转。

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决定性的分水岭。奥运会之前,中国官方多少还有一些谦抑,而有如此广告词:“世界给中国一个机会,中国给世界一个惊喜。”怎样的惊喜?中国官方自己的解读,以及全世界的解读,都是官方承诺奥运会之后将更开放、更开明、更融入国际主流。但奥运会之后,这样的话语和心态消失得乾乾净净,取而代之的,是多年媳妇熬成婆的得意,是比谁的拳头大的傲慢,以及随之而来的沙文主义民族主义的急剧抬头。

这种抬头,一方面表现为对外,即军人政治越来越绑架国家政治尤其外交,军人对邓小平“韬光养晦”的外交战略的挑战越来越露骨,一度不惜四面出击。另一方面表现为对内,即对普世价值、对公民社会、对宪政民主等所谓“西方话语”的绞杀。传播这些所谓“西方话语”的“公知”群体,则被斥为所谓“带路党”,遭到定点清除。甚至警方抓人和央视示众一条龙,以媒体审判这一极端形式,把污名化“公知”推向高潮。

以沙文主义民族主义为核心元素的所谓中国崛起、中国模式,不止对内对外,对处于东西方过渡地带的台港澳,也不可避免地形成挤压。澳门的政治体量太小,毫无抵抗可能,除了赌场照开,党的组织体系仍在幕后执政。其他方面,尤其在大学和媒体等意识型态关键领域,早已经充分大陆化了。其所谓一国两制徒有其表,不复有实际意义。

值得玩味的是,虽然没有公开论述,但澳门模式可能恰恰是官方最满意的,是官方眼里所谓政治回归的标准版,亦即所谓一国两制的标准版。既有“两制”的面子给国际社会一个交代,又有“一国”即充分“大陆化”的里子让党放心,真是两全其美。如果港台都能套用澳门模式,对北京而言岂非善莫大焉?把澳门模式复制到港台,其强大诱惑是北京可以抵挡的吗?

于是,对外不再“韬光养晦”而不惜四面出击的同时,按照澳门模式改造香港、影响台湾,就成了北京心照不宣的奋斗目标。但毕竟港台的政治体量跟澳门不可同日而语,目标虽同,手段、路径、方法却不可直接套用,而只能温水煮青蛙。所谓“一国两制”的内涵,至此有了根本转折。如果说邓时代乃至江时代初期,对港“一国两制”重心在“两制”即尊重港陆差异,那么2008年之后尤其最近两年,“一国两制”显然重心仅在一国。在一些重大场合,甚至避而不提“两制”和“港人治港”。所谓“一国”也越来越实体化,越来越从主权层面延伸到具体的治权。一旦延伸到具体的治权,则必然导致“一国”压倒乃至淹没“两制”,必然如澳门一样充分“大陆化”。于是,中国愈崛起,中国模式愈强势,中国官方愈自信,对港台的挤压就愈强烈,港台就愈难挣脱“大陆化”的梦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