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人关心经济的中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始终是不容错过的年末大事,这不仅为来年经济定调,更是对于厘清新一届政府政策思路的难得窗口。通稿之后,又是铺天盖地的解读。

既是官方权威,会议又属机密,大家都想从中一窥中国经济政策脉络。不过,我认为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其实并无太多超预期内容,这可能也是另一种“新常态”: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潜力下滑共识越多,未来中国经济政策预期反而可能越趋于稳定,不确定性将大为降低,这对于市场其实是件好事。

新常态仍旧是热门词汇。今年12月召开的中国政治局会议其实已经给出信号,2015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并明确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这被外界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一直也有人戏称中央经济会议是“扩大版的政治局会议”。

有趣的是,新常态各有解读。一位海外归来不久的经济学家在私下讨论中,曾无不困惑地发问,什么是新常态?这是一个好问题,也揭示官方市场对于新常态的热情甚至超过学术圈,当下中国新常态以及其对应的政策指向,很多时候已经近乎无所不包。新常态(New Normal),起初来自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在2008金融危机之后创出的新名词,普遍表示宏观经济从繁荣到衰退周期到正常的恢复过程。随着新常态今年蹿红,各种概念泛滥。

本次中央经济会议,自然会将把握新常态进一步详实定义,比如新投资机会大量涌现、低成本比较优势发生转化、人口老龄化日趋发展等等并不出人意表内容之外,对于最为重要的风险问题,中国官方明确强调经济风险总体可控,“但化解以高杠杆和泡沫化为主要特征的各类风险将持续一段时间……既要全面化解产能过剩,也要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探索未来产业发展方向”。这一判断颇具信息量,也值得肯定,也表明未来在去杠杆过程中如何同时低风险“排雷”至关重要。

回看新常态在中国火热蹿红程度,其实也与全球经济冷暖直接相关。金融危机之后的全球经济增长仍旧没有回归昔日水平,泡沫时代的繁荣与杠杆仍旧在消化之中。如此情况之下,全球领袖或多或少都在“拼经济”,甚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拉加德,近日呼吁也成员国通过大胆政策促进经济增长,避免全球经济增长陷“新平庸”(new mediocre)。

对照历史,在经济领域,平庸并非“恶”,只是常态而已,不增长是常态,高增长才是特例——所谓新,也只是因为过去十来年的“习惯”而已,这段时间全球化推动以及放松管制使得经济经历了一个美好的时代,但一切皆有代价,最终这场盛宴却以2008年金融危机而告一段落,相关研究揭示如今全球化水平仍旧没有恢复到2007年水平。

关于中央经济会议,除了各类媒体投行总结的要点干货之外,笔者觉得最为有趣的是“韧性”一词,通稿甚至强调要用好“韧性”,这在近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实属首现。细究起来,这并不是官方第一次提出这一概念,最近一次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APEC的演讲。他这次演讲被认为首次系统阐释新常态,他强调“中国经济的强韧性是防范风险的最有力支撑。”,同时从三方面定义了“新常态”:从速度而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从结构而言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而从动力而言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