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在文化上约莫可以称之为“《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年”。

在诞生一百一十三年之后,胡适先生的发蒙读物突然大放异彩,近十家出版社相继出版了各类复制本,在多种价位上争夺“传统文化”的市场份额。《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对汉字的解说,尊重延续两千余年的字学传统,每每先讲解汉字的本义,再讲解引申义和假借义,并引用传统经典中的释义和用例,联系变化着的社会生活形态,增进儿童对汉字的认识——编撰者力图让汉字回归生活,重视“小学”(文字、音韵、训诂)识字教学传统,令与传统暌违已久的读者颇感识字的喜悦。这或许是造成该书洛阳纸贵的根本原因。

好书热销固然可喜,但忧虑也随之而来。已经有不少读者表示,他们理解这部工具书颇费力气,有的甚至根本无力把握。当今持有或本科或研究生文凭的文化人,为何就看不懂一套儿童识字百科呢?

或许,一部正本清源、呈现中华传统文化气度与尊严的识字字典,本来就不是那么容易读懂的。

若细究起来,一个甲子以来的文化断层,恐怕是构成阅读障碍的最重要因素。暴戾的革命者对传统文化的污名化,意在消灭汉字的简化字运动,腥风血雨的社会变迁,生活方式的巨大改变,诸多因素加剧了传统解体的进程,使新生人群与其疏离、隔膜甚至隔绝。

该书的释义方式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全书仅有句读,而无新式标点,缺乏古籍阅读经验的读者,往往要为切断、连缀句意而花费许多工夫;诸多引文混杂其中,造成阅读障碍,缺乏古典文化知识的读者恐怕很难明白其真义。

除此之外,该书还有诸多小瑕疵,值得阅读者注意。

一、因为是手写,最容易发生的便是书写错误。可分明显误书与形近字误写两种情况。

这是第一种例证:

卷一·六四页释“美”时云“明宏治中”,“宏”应为“弘”。

卷二·八七页释“狂”时,误书“狾”为“犬析”。字书中无“犬析”字,《说文解字》释“狾”为“狂犬也”,显然应改“犬析”为“狾”。

卷二·一零三页释“押”时,将“检束”均误书为“检朿”。“朿”为“刺”之本字,指植物茎、叶上的棘刺,古今汉语中,均无“检朿”一词,“朿”显然应改为“束”。

卷二·一五七页释“胞”时,“中层曰剌衣”中,“剌”当为“刺”。人的胞衣,中层为绒毛膜,绒毛又如软刺,故名为刺衣,作“剌衣”,则不知所云。

卷二·一六八页释“棺”字,有“周棺为墎”,实则“墎”无此义,应为“槨”。

卷三·三九页“珍”字的注音,该书作“涉邻切”,《康熙字典》《汉语大词典》均作“陟”。……

第二种例证:

卷二·八五页“谄”字和八九页“凶”字下,“陷”的右边均误写为“舀”。

卷三·六六页释“瓦”,简说栏中,“已”误书为“巳”。

卷三·八一页释“叉”,简说栏与详说栏释文中,“叉”均误书作“义”。……

二、原书中存在一些错误表述和偏见。

卷二·一四零页“椭”字下,对地球极直径与赤道直径长度的比较,称“南北径”“较东西经长七十八里”,实则“东西径”长“南北径”四十二里。此类科学知识,现代读者一看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