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多少寒门学子抱着“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念,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盼望着等考上大学拿到毕业证书的一刻,财富也能随之滚滚而来。但现如今,尤其是最近一两年,面对着竞争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和年年加剧的“民工荒”,毕业生们手里捧着用人单位开出的仅够维持基本生活甚至比农民工薪酬还低的工资时,心中充满着失落,彷徨还有疑惑。
根据去年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3年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显示,在2009-2012这三年中,本科毕业生的平均每月工资以12%-13%的复合增速,从2369元上涨到3366元。同时,农民工每月平均工资正以每年17.4%的复合增速度,在三年里从1417元攀升到了2290元了。笔者推测,在未来的两三年里,农民工的工资水平不但会接近本科毕业生的薪酬,甚至可能还会远远超过。这一残酷的现实对我们传统大学教育的认知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十年寒窗苦读,缘何拿到手的工资连搬砖的都不如?笔者认为,困惑的原因背后,正是近年悄然发生巨大变化的中国劳动力市场大格局。在严格执行独生子女政策30多年后,中国开始面临严峻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劳动力供给即将见顶已是不争的事实。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按照中国劳动年龄的定义(16-59岁),中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在2012年已经触顶达到9.37亿,之后人口数量将开始呈现延续下降的趋势。这意味着,中国已经迈过了“刘易斯拐点”,劳动年龄人口数量正开始逐年下降,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快速发展中所享有的人口红利也将不复存在。
而且随着老龄人口不断增长,我们发现年轻劳动力的数量在以更快的速度萎缩。通过计算预测显示,未来年轻劳动年龄人口(15-29岁)数量到2020年为止,都将每年以3.6%的速度减少。相反,年龄较大的劳动年龄人口(30-64岁)数量在未来五年预计能以每年1.3%的速度增长,且增速可一直保持至2025年。这相反趋势造成的后果就是在未来五年,年龄更大、更有经验的劳动力在中国劳动力大军中所占的比重将日渐提升,但年轻劳动力占比却将快速下降,从而加剧了年轻农民工的短缺。笔者认为,日益变化的人口架构正在使“农民工”这一过去接近无限量供给的廉价劳动力资源接近枯竭。
另一方面,虽然从曾经的天之骄子到如今刚走出校门即可能成为失业人员,身份的转变之快让人不得不惊叹。但是,当众多的大学生都面临着就业难的困境时,社会就无论如何也不能小视其背后隐藏着的巨大社会问题。“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响亮口号早已为大家所熟知,但是“教什么”和“怎么教”却鲜有清晰的观论和有效的措施方针。可以明确是的,目前中国的教育体系中存在着严重的供需矛盾和结构失衡,正是导致了众多大学生的“身价贬值”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国的高校从1999年开始实施扩招。自那时以来,大学本科及专科院校的毕业生数量就以每年以15%的速度增长,从每年100万增至每年730万人。而且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3年本科毕业后接着攻读研究生学位的大学毕业生占到毕业生总数的约20%。我们预计这个趋势日后会有所增加,意味着未来研究生的数量会以更快速度上涨。大众高等教育的需求得到满足,国民素质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提升固然是一件可喜可贺之事,然而我们现在所有的经济市场真的需要如此这么多的大学生吗?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