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在海外,在花园里种菜的,那屋主几乎可以肯定就是华人。初次听说,我觉得好玩,因为在深圳,我妈就是这方面的身体力行者。在新西兰久住后,我有了切身的体会,华人还是有这个习惯的。

当年第一次来新西兰探亲,我们和一位华人房东同住一屋,有幸近距离观察当地人的日常生活细节。我爱出去转悠散步,常注意观察周围人家的花园。花园花园,意思是种花的园子,大多整洁有条理,种花草树木,一点也不杂混。可我看我房东的花园,就忍不住发笑。

原先房东和女儿一起住时,花园还是花园,女儿搬出去住后,她就把花园逐渐变成了菜园。一棵大琵琶树和无花果树,几乎把半个花园占去了,因没有修剪,显得纷乱。还种了不少的菜,有时做饭,直接就去花园摘。我去的时候,正是枇杷熟的时候,我们吃了个够,无花果也吃过不少。

按说,这种就地取材的方式,我们中国人喜闻乐见,我不该说三道四。老实说,我虽在小镇出生,见惯了杂乱无章的景致,但并不表示我喜欢,我没习以为常,除非不得已为之,否则我还是喜欢规则和整洁的环境。

当年租住别人家,我们只是个旁观者,有意见有想法,平常也就私下说说而已。这里许多习惯还是不同于以往所见的。比如,新西兰人晒衣服,一定晒在后院或后花园,遇上下雨,也不赶紧收回屋内,只任其继续挂在晾衣绳上,等待下一波阳光出现。我们的惯常做法,肯定是赶紧收回家里。后来也理解了,这里一日有四季,阴晴不定,变化极快。更重要的是,这里空气环境干净,即使下雨天,雨水是干净的,不会弄脏衣服。

更有意思的,是雨天看见路上行人,也少有打伞的,风雨无阻,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任凭风吹雨打。先是不解,后是好奇。据说淋湿了,回家换就是了。还有,大冬天的,上身穿棉衣,下身是短裤,甚至赤脚。夏天就更不用说了,满街的拖鞋族。

一切是习惯使然,不接受,理解即可。中国人讲究穿衣保暖防病,知道冷热不均很容易生病,但当地人一点都不关注这问题。许多年纪大些的当地人,几乎都有关节的毛病,想来大概与平日不注意保暖有关,因为新西兰常常又风又雨,气温变化极快。

年轻人容易习惯变化,我读语言班的时候,同学大多是年轻人,他们很快就适应了这的气候,能像当地人那样,只穿很少的衣服。我呢,适应力差些,还是注意保暖原则,但也不用像在国内穿那么多了。当然许多习惯,还是很难变成完全与当地人一样。

比如,我不会在雨天步行外出,我讨厌风雨天,这让我想起小时候走在路上,那满地的泥泞,这算是阴影吧。我也不喜欢雨天遛狗,被风雨打湿。有时看天气半阴半晴的,看我家的狗狗辛巴一副想出去的猴急样,在犹豫中带他出去,遇上雨的时候,会站在树下避雨,或打伞而行,这让路过的司机或匆匆而过的行人觉得奇怪。

有时雨下大了,而夫人正好在家,会开车过来接我和狗。我不让辛巴在花园或公园的草地打滚,总觉得脏,这不奇怪,大概是因为在国内生活的时候,总觉得只有自己家才是干净的,所以训练过我家辛巴,出外就不蹲下或躺下,他有了这个习惯,在外几乎都是站立姿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