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们谈论昂山素季时,或许已经疲于多年来惯看的“民主象征”、“缅甸灵魂”等符号。从1990年到2010年,昂山素季经历多次释放与软禁,时间共计15年,缅甸民众与国际舆论对于昂山素季赋予的更多是支持和同情——因为她少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政治能力,也就因此少见对她的批评。

自2010年11月被无条件释放至今,一个形象更丰满的昂山素季出现在世人眼前,如果要简述过去五年中昂山素季的政治足迹,大概可以用“走下神坛,重返政坛”来概括。

过去五年的缅甸同时存在几项相互关联的重要政治议题:短期内实现2015年总统大选、长期实现缅甸民主化、推进国内经济发展、政府军与民族地方武装达成和解、不同族群与宗教之间的和解等,每一项都在考验身处其中的政治人物的智慧与谋略。缅甸在今年的短期任务——年底总统大选,也属于全国和解的一部分,但主要是缅族内部军方、总统登盛领导的现政府与昂山素季领导的反对党民盟之间的和解。在三方彼此间缺乏互信的情况下,任何大胆的表态都可能破坏得来不易的既有互信基础,从而破坏大选前景,因此各方均行事谨慎,特别是有意竞逐总统的昂山素季。

批评昂山素季的声音首先来自那些视她为“人权卫士”、“民主女神”甚至缅甸“万能药”的支持者与同情者,他们希望昂山素季能在缅甸政府军与民族地方武装冲突、罗兴亚人人权问题、自然资源开发等问题上发言,甚至一些曾与昂山素季亲切会面的国外宗教领袖也屡屡向昂山素季施压,催促她关照缅甸人权问题。

缅甸国内问题的根源错综复杂,尤其是临近年底大选之际,与现实政治结合起来往往会牵制各方行动,昂山素季也不能幸免,她不是缅甸的万能药。民族地方武装与政府军在国内民主化、军队收编、地方资源分配等问题上难以答成一致,昂山素季认为,目前她的正式身份只是议会议员兼国内最大反对党领袖,而解决上述问题是政府的职责。

批评者认为她因渴望获得权力而在特定议题上变得懦弱,但昂山素季认为,在政府军与民族地方武装冲突问题上,总统登盛并没有展示诚意,甚至有意拖延时间阻挠大选。

罗兴亚人问题则涉及缅甸若开邦的若开族、缅族与罗兴亚人之间的宗教与种族冲突——1982年的缅甸公民法并没有赋予罗兴亚人公民身份,罗兴亚人作为穆斯林群体,在缅甸这个佛教信徒占人口多数的国家里处于弱势地位,且近年来迅速扩张的恐怖主义伊斯兰分子为当地主体族群迫害罗兴亚人提供了借口。尽管法律规定和尚不能参选,这个国家的袈裟群体却并不像中国和尚一般“出世”,他们拥有长久的政治参与传统——向莱比塘铜矿项目示威、发起2007年的袈裟革命(或“藏红花革命”,Saffron Revolution),一直可回溯到1988年的民运。缅甸和尚可以影响以佛教为主要信仰的选民民意,加之近年来缅甸国内的极端佛教民族主义者势力上升,大选当前,任何一个有意竞逐总统职位的候选人均不想得罪佛教势力。

当被问及对上述问题有何评价时,昂山素季常常巧妙地拒绝评论个案,要么将提问者引向未尽责的政府,要么泛泛而谈对普遍人权的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