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球范围来看,马欣达•拉贾帕克萨(Mahinda Rajapaksa)在1月斯里兰卡总统选举中落败,在政治上仅被视为一次轻颤。但对于执行金融外交政策的中国而言,由此带来的损失已不亚于一次大痉挛,足以让中国重新安排在亚洲的外交布局。金融外交是北京方面在世界各地争取朋友和商业优势的策略中的一根关键支柱。

斯里兰卡的新领导人迈特里帕拉•西里塞纳(Maithripala Sirisena)并未隐藏对中国的反感。他在竞选时谴责“外国人”窃取本国财富,这是在影射价值数十亿美元的中国政策贷款。

“这是光天化日下发生在每个人面前的打劫……如果这个趋势再延续6年,我们的国家将变成殖民地,我们将变成奴隶,”他在宣言中表示。

自西里塞纳获胜以来,斯里兰卡方面已通知中国,正在重审中国贷款的条件。该国还叫停了正由中国国企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China Communications Construction Company)施工的、投资15亿美元的港口工程。尽管斯里兰卡表示希望与中国保持紧密联系,但西里塞纳3月13日在迎接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访问时,也开始更卖力地讨好中国的主要地区竞争对手印度。莫迪是28年来首位访问斯里兰卡的印度总理。

对于中国的“支票簿”外交政策而言,此次斯里兰卡的态度逆转并非一次孤立的挫折,而是一连串挫折中最新的一起。中国通过政策性贷款协议在发展中国家寻求资源、市场与战略联盟的努力,时不时被这些挫折打乱。

高风险的生意

乌克兰严重拖欠了中国贷款,而津巴布韦也没能偿还金额小得多的中国贷款。其他接受中国政策贷款的国家——比如委内瑞拉、厄瓜多尔和阿根廷——都遭遇了不同程度的经济困难,使它们的偿债能力引起怀疑。“中国把钱借给非洲、拉美甚至一些亚洲的不稳定政府,在这方面承担了太大风险,”智库中国社会科学院(CASS)的研究员余永定说,“许多中国机构认为,只要他们跟政府达成协议,这些协议就板上钉钉了。但政治现实要复杂得多。”

对中国而言,面临风险的远远不止是金钱。中国利用其全球最大开发性融资提供国的身份,让自己在声称在发展中国家中的领导地位时更具说服力,从3.8万亿美元外汇储备中拿出资金,提升与那些常常持反美立场的国家的关系。但分析人士表示,这一模式目前看来不管用了。中国与一些信用评级低、政府不稳固以及资源行业出现困境的国家秘密达成的双边协议,已显出瓦解的趋势。

中国金融外交模式的变化,对世界更广大地区产生了影响。目前有迹象表明,中国政府越来越不能容忍日益严重的风险,此趋势可能令世界上部分最脆弱的经济体丧失至关重要的信贷来源。中国政府似乎也想分散自身的风险,采取更加机制化、多边化的路径——中国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si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简称:亚投行)和新开发银行(New Development Bank)的计划已表明了这一点。此外,分析人士表示,关于这些中国主导的机构应在单纯追求利润上走多远,以及应在多大程度上推动中国的政治与战略计划,中国政府内部存在着分歧。

鉴于2008年危机以来中国开发性金融活动的规模之大和增速之快,即便中国部署开发资金的方式发生细微变化,都有可能带来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