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仅花7个月便完成了或许是自欧元问世以来金融市场上实施的最复杂的项目,各银行或许都在期待收到回报。但沪港通开通后可能出现的市场混乱,意味着不可能人人都是赢家。

“这就好比有人朝空中抛撒了一叠钞票,然后大家一窝蜂冲上去,希望赶在别人前面抢到一些,”安永(EY)亚洲金融服务主管包凯(Keith Pogson)表示。

沪港通启动之前,各方一直忙着对接系统、争取客户、澄清规则、厘清长久以来的税收争议,以及解决法律难题。

“沪港通绝对没有欧元复杂,但也是相当复杂的,是欧元启动以来市场上实施的最大项目,”包凯补充道。

沪港通(或称“沪港直通车”)将首次使中国内地股票市场直接向国际投资者开放,不必经过单独审批。

尽管这将给香港的经纪机构带来佣金,它也预示着利润要高得多的合成产品——所谓“通道产品”(access products)——的衰落。各银行长期以来一直向希望交易中国股票的投资者提供这种产品。

行业研究集团Coalition的数据显示,全球平均而言,合成产品带来的人均收入大约是现货股票交易的三倍。拥有大宗经纪业务的银行,也通过把合格境外投资机构(QFII)配额(即中国当局允许他们直接交易的额度)出借给对冲基金客户而获得利润。从今天开始,对冲基金可以直接交易上海的股票了。

奇怪的是,据银行家们报告,对这种最常见衍生品的需求近来有所增加。但这可能是暂时现象,因为据认为这是投资者正在针对预计中的资金大举流向上海股市而调整头寸,同时又不必承担未经验证的股票互通的风险。

“对于拥有较大规模大宗经纪业务的银行而言,通道产品的亏损将比新增现货业务的收益大得多。这种情况不会在第一天就出现,但只是迟早的问题,”Coalition亚洲业务主管瑟奇•德科斯特(Serge De Coster)表示。

一个关键的因素是通过什么途径获得离岸人民币(货币代码为CNH),用于购买中国内地股票。这引起了离岸人民币可能遭疯抢的担忧,存款利率已有所升高。

但在本月早些时候,作为香港地区事实上的“央行”,香港金管局(HKMA)已指定7家银行担任“人民币的一级流动性提供行”,它们可以获得20亿元人民币(合3300万美元)的日间信贷额度。这7家银行是汇丰(HSBC)、花旗(Citi)、渣打(Standard Chartered)、法国巴黎银行(BNP Paribas)、中国工商银行(ICBC)、中国银行(BoC)和中国建设银行(CCB)。

“从收益率角度看,能以真正有竞争力的利率提供离岸人民币的银行,将从每一笔交易中获得收益。这对当地大型银行而言是一项真正的优势,”渣打驻香港交易银行业务的巴纳比•纳尔逊(Barnaby Nelson)表示。

然而,除了获得资金购买新近可以投资的中国股票以外,还有其他因素需要考虑。

“要为沪港通做好充分准备,银行需要具有强大的经纪能力、强大的托管服务以及第三方清算能力。三者俱全的银行并不多。”花旗(Citi)亚洲批发执行服务主管凯文•赖德奥特(Kevin Rideout)说。清算因素意味着,具备上述三种条件的银行——汇丰、花旗和法国巴黎银行被认为是实力最强大的三家银行——可以用一站式提供商的身份向A股新投资者推销自己。在理论上,这会降低基金管理公司的对手方风险,可能帮助它们应对内地与香港之间规则与结算时间不同带来的复杂问题。

但初期限额——沪股通每日上限为130亿元人民币(合21亿美元)——意味着,这趟特别列车只能缓缓离站,让其他银行有机会赶上来,显示自己不同的优势。正如一名银行家所承认的那样:“真相是,我们都假装自己知道了答案,但实际上我们彼此都在问着相同的问题。”

译者/邢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