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福山新著的评析
著名政治学和社会历史学家弗朗西斯•福山的《政治秩序和政治衰朽》终于在九月底出版了,此前一星期得到了它的电子版,先阅为快,觉得果然不同凡响,很值得引介。这是福山的大制作的下卷,上卷《政治秩序的起源》在2011年三月问世。三年半的时滞,颇让人有点出乎意料,因为在上卷的自序里,作者给人的印象似乎是下卷呼之欲出。而各界翘首以待的,自然还有其他的原因,想知道在(后)现代世界的体制建设到底将走向何方这个大问题上,福山会提出什么样的指引?
上卷《政治秩序的起源》只是某种铺垫,从它的副标题——从史前文明到法兰西大革命的演化,便可以知道,福山着力回溯先前的历史沿革,旨在解析当前人类社会的基本条件、所处的态势、以及所面临的问题和抉择。其中最有价值的,也是作者致力从各家的纷纭诠释中脱颖而出的贡献,是要指明现代人类进展,鹄的究竟在哪里,怎样避免因为人类社会的错误选择而陷入僵固、瓦解、沦丧,即他及其恩师塞缪尔•亨廷顿(Samuel Huntington)所说的“政治秩序的衰朽”。因此,下卷的副标题——“从工业革命到民主制度的环球化”,表明了其论述范围与我们所关注的利益、情感、展望的关联更为切近。
福山和亨廷顿两人所说的“衰朽”,以笔者的理解,自然不止是政治的,也包括经济、文化、社会的秩序,以国人习惯的用语来说,是“精、气、神”的全面衰朽,只是比较显著地表露在“政治秩序”(人类角逐最外露的竞技场)上;而他们所说的“体制”安排 (institutions building,即政治秩序赖以建立的基石和赖以更替的驱动力),也不限于成文的法规以及不成文的习俗和潜规则,而是包罗广泛人群的“稳定的、有价值的、反复运行着的行为模式”("stable, valued, recurring patterns of behavior")。据此,我们不难明白,福山要处理的框架是多么恢弘,信息有多么庞杂。他的这两卷书也表明了他的关注和器识也确实能配得上这个应战努力。福山的研究,除了他专精的比较政治学外,涉及到了人类学、演化心理学、宗教史学、经济史学等多种门类的学识。而他的主导观念思路,较多地师从S.亨廷顿、W.威尔逊、F.黑格尔、M.韦伯、E.涂尔干等大家;而扬弃了T.霍布斯、J.洛克、J.卢梭、J.穆勒等人的传承。
人类历史上发生过什么?为什么如此发生?人类历史长期演化和积淀的本质条件是什么?与当今我们所处的环境是怎样在互动的?它们教会了我们什么?对人类社会未来的进展又有何预兆……在探究前述的这些大问题时,福山认为,霍布斯、洛克、卢梭、穆勒等对人的原初就是有能力独立做选择的自由个体,而后才被迫加入某种形式的团体,参与有限度合作的假设,虽然不无高尚的憧憬,却是过于理想化的观念:因为在人类历史上如此“自由的个人”(free agent),哪怕在初民的草莽时期,从来未曾存在过。而以这样的假定为出发点所做的演绎推理,诠释以往体制的成型进程并推测未来体制的走向,也就很不靠谱了。除了运用黑格尔的辩证方法来审视历史实际发生过的演化过程,福山多方借助了亨廷顿的分析框架来提出自己的诠释。在书中,他引用亨廷顿的学说不下百来处,而且还在此书的序言和结束语中加以长段的阐发。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