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拉基米尔•普京(Vladimir Putin)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晤,两国就第二项大规模天然气供应协议签署的合作备忘录吸引了多数人的注意力。

对俄罗斯总统来说,这项协议的吸引力与其说在于其商业利益,不如说在于它能够推进更大的目标:巩固与其东方邻国的关系。

根据俄罗斯官员和安全分析人士的说法,俄罗斯与西方的这次对峙是自冷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它让普京政府确信,俄罗斯必须将其安全利益与中国联系在一起,因为欧洲-大西洋安全架构已经破裂到无法修补了。

“要在国际法的框架内维护和平、使其更加稳定,中俄合作极其重要,”普京这样对习近平说。而在这两周之前,他曾指责美国经常违反国际法,破坏世界稳定。

由于乌克兰危机让俄罗斯与北约(Nato)交恶,俄罗斯更新的军事准则预计将更明确地把北约和美国列为目标。目前其准则仅将北约扩张、外国在邻国部署军队、特定国家的不稳定以及部署导弹防御系统列为“外部军事威胁”。

了解这项文件的人说,新版本会在下月发布,将公开把北约和美国列为威胁或者敌人。

俄罗斯外交官和分析人士也表示,莫斯科方面希望将上海合作组织(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sation)打造成一个更有意义的安全同盟。该组织是由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于1996年创建的。

普京上月发表了一篇讲话,其中显露出极端的反美情绪,并缺乏推进积极议程的方案,令一些西方观察家迷惑不解。在讲话中,普京表达了对曾主导国际安全事务的机制被破坏的不满。

“悲哀的是,无法保证或者确定当前的全球和地区安全体系能防止动荡。这个体系已经被严重削弱、割裂和扭曲,”普京说。他指责美国建立了一种世界秩序,在该秩序下,残酷的暴力可能变成解决争端的唯一手段。

参与起草普京讲话内容的人表示,讲话稿原本提出了“赫尔辛基协议II”(Helsinki II)的理念——即俄罗斯、美国和欧洲应该尝试建立一个类似于1975年《赫尔辛基协议》(Helsinki Accords)的新安全关系管理框架。《赫尔辛基协议》被认为在冷战期间缓解了紧张,2008年,时任俄罗斯总统的德米特里•梅德韦杰夫(Dmitry Medvedev)曾提议签订该协议的新版本,但西方国家认为该提议试图削弱北约,使其胎死腹中。

莫斯科和北京签署了一项从西伯利亚西部向中国输送天然气的协议,这意味着最终由俄罗斯输送到幅员辽阔的中国的天然气,将比输送到传统的欧洲市场的天然气多。假设两国已经就价格等关键性的细节达成一致,该协议将标志着,普京朝建立更紧密的中俄能源关系,以抵消西方对其日益加强的孤立,又迈出了一大步。

“当时这个概念已经为普京准备好了,但他们现在已经对推行这个概念失去了信心,因此普京在上月的讲话中把这个概念去掉了,”莫斯科智库俄罗斯外交与防务政策委员会(Council on Foreign and Defence Policy)主席费奥多尔•卢基扬诺夫(Fyodor Lukyanov)说,“《赫尔辛基协议》与固定的势力范围有关,只有存在力量和威慑平衡时才能起作用。那种精神现在已经失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