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秘鲁利马气候大会在即,富裕国家和贫困国家该如何应对气候变化的责任和资金,这仍旧是气候谈判中棘手的议题。中国属于哪个阵营?环境网站“中外对话”就此采访了数位专业人士。

邹骥,中国国家气候战略研究与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

中国是一个大国,但依然是一个穷国。

这个问题的背后,是发展的量度问题。发展经济学中有“巨国效应”的概念,拿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说明——一个人口众多的巨型国家,哪怕所有乞丐一天少吃一口馒头,这部分财富聚集起来,也许就可以发射导弹和人造卫星了。

中国不是一个富国。她有马云、有王石、有王健林这样富可敌国的人,同时也有巨大的人口、大量的贫困家庭,人均收入不高,并存在巨大的收入分配差距。中国有上亿户居民很穷,他们的房子水泥标号不够、不知孩子能否读完中学、没有足够的养老金,周末更不可能去马尔代夫旅游。如果一个国家30-40%的家庭处于这种状态,能说它富有吗?

现在,定义中国确实是个复杂的命题。很多一线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达已经达到了准发达国家的水平,一户家庭可以有几辆汽车、超过两套的住房,可是其他地区就很少有这种情况了。

如何量度一个经济体的能力?可以细分为政府能力、国家能力。中国政府的能力很强,掌握着几万亿的财政收入,然而同时也是世界上负担最重的政府,因为这些钱依然不够将全国农民的社保纳入财政体系。中国仍有1亿两千万人口处于贫困的生活水平之下。按照联合国的标准,中国的人均国民收入在世界上只排在90位左右,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公布的人类发展指数排序中的位次更低。有这样的富国吗?

发达国家一定是富国,但是富国不一定都是发达国家。沙特是富国,人均收入高达2万多美元了,但还说说它是发展中国家,就是因为除了卖油,沙特没有别的收入。政府80%的收入来自卖石油,油价跌下来了他就一贫如洗了。南非也是一样,人均GDP比中国高,但制造业只占19%,殊不知这么大的国家没有强大的制造业,是立不起来的。

不要看总量,总量并不意味着人民富有。中国首先不是富国。中国人均收入在7000美元,能否从7000美元升到10000美元还有很多困难,更何况还有二元经济结构问题,有二元框架下的广大农村,受到独特的中等收入陷阱的制约。中国既不是乍得,也不是美国。当下中国需要转方式调结构,应对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

陈懋修,清华—卡耐基全球政策中心

对于“中国是否还是穷国”这样一个复杂的问题,可以认为既是又不是。从国家整体财富或者GDP来看,如今的中国在世界上排名数一数二,仅次于美国。但从人均GDP来看,中国只排在世界90名左右,这反映了中国具有的庞大人口数量,以及中国居民的平均生活水平仍与北美和西欧等富裕国家存在巨大差距。

即便着眼于中国国内,答案也很复杂。东部沿海富裕地区城市居民与内地欠发达地区或农村地区居民之间的差距非常悬殊。有些人有机会上最好的大学、有机会进入政府或企业得到最好的工作,而另一些人则没有这样的机会。二者之间收入与生活水平产生了差距,中国贫困阶层、中产阶层与富裕阶层之间的分化日益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