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街头再度出现学生示威,显然香港政治安排造成的紧张局势仍在持续。
直到几天前,北京方面可能还在用这种想法安慰自己:香港的动荡正在消退。但上周日夜间出现的一连串冲突肯定已经驱散了这种幻想。在这些冲突中,学运人士封堵了街道,并企图攻占政府大楼。香港局势仍非常动荡,巨大的不安仍会笼罩着香港民众和中国政府。
造成这一僵持局面的核心问题,是北京方面对香港未来政治体制的规划引发的争议。香港的主权于1997年由英国移交给中国。今年8月,北京方面同意在2017年香港特首(香港最高行政职务)选举时实行“一人一票”式的普选。然而,该方案包含的限制条件实际上使得批评中国政府的人士没有可能参选。
随后爆发的示威浪潮不仅干扰了香港人的日常生活,还让人们对香港作为金融中心的前景以及香港在中国的特殊地位产生了怀疑。
事情发展到这种地步,北京方面要承担很大责任。没错,北京方面恪守了1990年通过的《香港基本法》(Basic Law,即香港的小宪法)的条文,并承认了普选原则——这一原则在殖民地时期的香港从未得到过采纳。
但它提议的选举权的基础过于狭隘。香港特首候选人必须由一个北京方面的亲信主导的委员会提名,而没有安排学生们以及很多香港自由派人士所期盼的那种公民提名。
北京方面似乎无意妥协。上周末,其强硬态度显露无疑——当时有消息称,中国禁止一个英国国会议员代表团访问香港。该代表团此行是为了评估英国与中国达成的“一国两制”协议是否得到履行。鉴于香港本应是一个地位特殊的开放城市,北京方面的禁令传递出一个令人遗憾的信号。这件事也证实了这种看法:香港的“高度自治”只有在顺应北京方面意愿时才存在。
关键的问题是,能采取什么措施来避免进一步的对抗。理想的情况是,北京方面会就2017年香港特首选举办法做出让步,给港人某种更接近真正民主的东西。确实,这么做有点赌博的意味。但香港市民是务实的,他们不太可能把某个公开敌视北京方面的人选上台。
不过现实地讲,北京方面的态度不会出现180度大转弯。细枝末节上的一些妥协是人们能够期待的最有利结果。可能向前迈出的一步或涉及特首候选人提名委员会的组成。目前该委员会仅有1200名成员,主要是亲建制派的商界人士。该委员会可以变得更具代表性。北京方面还可提出将有关未来民主的讨论延长到2017年以后。
现在亟需找到某种解决方案。在整个对峙中,风险一直在于可能会发生极端暴力行为、让学生与政府之间的冲突发展到无可挽回的地步。
对香港的未来而言,这种风险若变成现实将是一场悲剧。香港作为一个金融中心的成功取决于诸多自由,包括司法独立和新闻自由。但这种可能的前景也会损害北京方面。以维稳之名展开赤裸裸的胁迫或升级为暴力,会对其名声产生严重影响。
译者/何黎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