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随着全球经济波动,中国经济放缓,人民币话题再次重获关注,人民币汇率今年何去何从,新兴市场资本外逃对于中国经济几何,人民币今年有无可能进入特别提款权(SDR),人民币国际化与中国经济改革如何协同?……FT中文网对人民币话题保持持续关注,近期陆续推出《人民币国际化》专题,本次邀请屈宏斌、张明、艾伦·惠特利(Alan Wheatley)展开讨论,敬请关注。编辑事宜,可联系jin.xu@ftmail.com。

近期,国际层面发生的一系列变化令人关注。

一是长期性停滞(Secular Stagnation或Persistent Stagnation)的风险正在强化。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预测,在2015年至2020年期间,发达国家的潜在产出年均增速仅为1.6%,仍然远低于本轮全球金融危机之前2.25%的潜在产出增速,而新兴市场的潜在产出年均增速将由过去5年的6.5%下降至未来5年的5.2%。

二是受美联储加息预期、全球经济增长低迷与金融市场避险情绪加剧等因素的影响,美元有效汇率指数破百,德国与瑞士10年期国债收益率首次由正转负。这表明在避险情绪驱使下,大量国际资本正在流入上述核心发达国家。(编注:可参见《新兴市场的资本大外逃》)。

三是受潜在增速下降与美联储加息预期影响,新兴市场国家正在面临新一轮资本外流。荷兰国际集团(ING)的数据显示,15个大型新兴市场经济体在2014年下半年的净资本流出合计达到3924亿美元,已经相当接近于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时的资本外流规模。作为资本外流的直接结果,IMF的统计表明,2014年新兴市场国家的外汇储备总额出现了自1995年有记录以来的首次年度下降。

中国也概莫能外。一方面,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速,很可能已经由过去10年间的9%至10%,下降至未来10年间的6%至7%,目前本轮宏观经济的下行尚未触底。另一方面,尽管2014年全年中国的资本与金融账户仍有382亿美元顺差,然而在2014年第二季度至第四季度,中国出现了连续三个季度的资本与金融账户逆差。这种连续三个季度出现资本净流出的局面,即使在美国次贷危机期间或欧债危机期间均为出现过。作为这一资本净流出的结果,尽管2014年下半年中国出现了1392亿美元的经常账户顺差,中国的外汇储备规模还是在2014年8月触顶(3.99万亿美元),并在随后几个月内不断走低。

问题在于,究竟是哪些类型的资金,那些主体的资金正在流出中国呢?对国际收支表进行详细的分析,可以大致回答上述问题。

首先来看流出资金的类型。国际收支表的资本与金融账户,可以细分为直接投资、证券投资与其他投资三个子项。在2014年的四个季度中,中国的直接投资子项分别出现了537、393、445与712亿美元的资金净流入,中国的证券投资子项分别出现了223、146、235与220亿美元的资金净流入,这意味着,资金净流出几乎全部发生在其他投资子项。在2014年,中国的其他投资子项仅在第一季度出现178亿美元的资金净流入,而在后三个季度分别出现695、772与1239亿美元的资金净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