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未来几个月的某个时间,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China Huarong Asset Management)将效仿2013年中国信达(China Cinda)上市的先例,进行首次公开募股。华融成立于1999年,负责处理中国工商银行(ICBC)上市前的坏账。信达当初则是负责处理中国建设银行(CCB)的坏账。在3月底召开的中国博鳌论坛(Boao Forum)上,华融掌门人赖小民把该公司形容为中国金融体系的“无名英雄”,因为它接收了银行的问题敞口,帮助它们稳定了资产负债表。
但是,华融不仅是中国金融界的鲤鱼——啃食出现在它面前的垃圾。如今,华融是一家集银行、证券及其他业务于一体的综合企业。华融在几个月前在中国财政部(仍是华融最大股东)的支持下,将股份出售给几家国际和国内金融集团,为上市拉开了序幕。不久前,华融——以及所有金融机构——上市的时机看起来再好不过了。但是,如今投资者正在重点关注中国金融体系日益增加的风险。
人们担心中国银行体系中的坏账,以及企业部门举债过重(部分是低成本的美元债务,但现在这部分债务已不像当初那么划算)。
中国国际金融公司(CICC)的分析师最近在报告中写道,地方政府债务达到国内生产总值(GDP)的40%,约为15万亿元人民币,这个数字“太庞大,危及金融体系的稳定”。而且,该数字在18个月内累计上涨了25%。
摩根士丹利投资管理公司(Morgan Stanley Investment Management)的鲁奇尔•夏尔马(Ruchir Sharma)称:“过去五年中国的债务增长(接近GDP的70%)是战后历史中所有发展中大国中最大的,其中大部分为企业部门的债务增长(GDP的200%)。”
宏观经济环境正在降温。中国内地经济急剧放缓:今年第一季度经济增长率创6年新低;出口大幅减少;中国生产者价格通缩(3年多以来整体大环境的一部分)正在加剧。通缩压力凸显了中国多数企业产能过剩的程度以及定价能力的缺乏。
在任何一个国家,银行都被视为最能体现经济增长前景,正因如此,增长放缓正在导致市场预期银行坏账激增,以及中央政府需要对银行进行资产重组并减少中央所持股份。
事实上,这种担心所反映的趋势可能已经逆转。多数内地企业及其放贷银行已经开始处理债务问题。“在中国,银行是最具防御性的资产类别。迄今中国的银行在融资和盈利方面都很强大,但在资本配置和资产质量上较弱,”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的分析师写道。然而,如今,“银行的资产规模增速放缓,特别是资产负债表外增长。它们开始确认不良贷款,并区别对待较强和较弱的借款人。”
此外,中国陷入资金紧张的借款人(以及他们的贷款人)可能将很快从央行得到一些帮助——预计央行将在第二季度两次降息。他们也将受益于自本周一起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的下调,这是自2008年以来幅度最大的一次下调。实际上,如此的宽松政策正是股市近来陷入狂欢的原因之一,相比宏观基础面,中国股市一直更受流动性和低息资金驱动。另外,中国正采取措施,通过发展资本市场来降低对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的依赖。例如,新的地方政府债券市场便是一个对地方政府债务进行重组的机制,让地方债的到期时间延长至10年,而非在两年内到期兑付。
总而言之,账面上的坏账增加是一个积极的、而非令人担忧的趋势:这意味着透明度正在提高。没错,一些由财政部协调的融资行为似乎只是在实体间转移资产。华融上市将引来一些参与方,他们将以此押注中国困境中的增长。中国永远都不会完全由市场驱动,但是它会继续向着正确的方向小步迈进。
译者/马柯斯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