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尚未启动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简称:亚投行)吸引到逾50个国家申请成为创始成员国。中国取得这一令人瞩目的政治成功之后,仍需解决一些重要问题,这些问题将决定这家新机构长远而言能否取得成功。

介入范围:是以中国为核心,还是聚焦于亚洲?在亚投行创立之际,中国政府推出了“一带一路”行动计划,这绝非巧合。复兴“丝绸之路”是中国政府发起的攻势的一部分,这种攻势旨在争取邻国的更多体谅,同时促进贸易关系。创立一家多边发展银行则是一项有着更大背景的举措,背后的动因是亚洲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提升、总部位于华盛顿的机构丧失合法性、以及亚洲各国愿意深化彼此之间的经济和政治关系。

从这个意义上说,亚投行不可能、也不应该局限于增进中国自身的利益,尽管它显然有助于增强中国的软实力。因此,把北京作为亚投行总部所在地的最可能选择,只能说是在模仿布雷顿森林机构的做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World Bank)都选择把总部设在华盛顿。此外,亚投行很可能基于国内生产总值(GDP)分配投票权,若果真如此,那么与中国在IMF拥有的区区3.81%的投票权相比,中国将会在亚投行中拥有更大的话语权。

然而,亚投行的任务范围应该涵盖整个亚洲(尤其是那些没钱投向公共支出和长期项目的最小、最穷的国家)的更广泛利益。亚投行与亚洲开发银行(ADB)的良好合作也应该有助于打消人们的疑虑,原因是可用的私人或公共资金远远满足不了亚洲的基建需求(估计每年需要大约7500亿美元),两家银行都有充足的行动空间。

治理:设立高标准以支撑合法性。治理是确保合法性、从而采取有效行动的关键要素之一。布雷顿森林机构面临潜在的利益冲突,其成员国因此面对着一些挑战,而一家新的、由来自不同大陆的众多国家组成的多边机构,也将不得不面对与之类似的挑战。

但只要利益相关方就一套明确而可问责的资金发放原则达成一致,亚投行就应被视为一种进步。过去,西方国家对中国在发展援助上的双边做法一直毫不犹豫地予以批评。

这种做法往往被认为是为了促进出口或对受援国施加更大的政治影响,牺牲掉的是透明度,而且几乎乃至完全不关注政治和社会环境(这种看法也许是对的,也许是错的)。亚投行很可能会将更大份额的中国发展援助输送至亚洲内部,并在资金分配过程中提高透明度。

亚洲市场:深化金融一体化。亚投行为面向机构投资者发行一类新的安全资产提供了绝佳机遇——假设它效仿世行发行长期债券的话。虽然并非微不足道,但与亚开行的1600亿美元相比,亚投行500亿美元的初始认缴资本看起来确实不太多。为了扩大财力,亚投行可能会发债以便为基础设施项目提供资金。长期债券适合这类能提供可衡量回报的项目,至于教育或卫生项目,则不一定适合。

它们可能还有助于回收再利用过剩的储蓄来促进亚洲的长期增长——追逐低风险长期资产的养老基金或保险公司等长期投资者,肯定愿意买入这些新的金融工具。亚洲各国也可能会拿出它们庞大外汇储备的一部分来投资于这些新债券,后者可能分别以人民币、日元或美元计价。亚投行还可能间接帮助促进亚洲内部的金融一体化。

总之,这一谋划已久的举措反映出,中国打算在世界经济和金融事务中发挥越来越大的影响。但在政治上的自信之外,亚洲面临着严峻的经济挑战(长期增长和金融一体化),亚投行能够帮助应对这些挑战。此时此刻,我们没有理由认为这个新的多边银行不会取得成功。这一举措应该会得到人们的欢迎,因为它可能最终会给亚洲和全球经济带来切实的好处。

本文作者是法国兴业银行(Societe Generale)私人银行部全球策略师

译者/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