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本文系作者“一带一路与中国外交转型”系列评论之五。

南海问题观察家都比较清楚,由于自然气候与政治气候两方面的原因,每年二、三季度为南海争端的高发期。今年特别之处在于,印度、美国、日本等南海区域外大国你方唱罢我登场,南海争端当事国反而没怎么发声。中国在南沙的吹沙造地正成为一些国家在南海问题上展示身手的主要籍口。

这是否意味着南海问题将进入“皇帝不急太监急”的新阶段?或者说,从“东盟声索国与中国之间的冲突”变为“美日印等大国与中国之间的博弈”?中国在南沙多个岛礁吹沙造地已经引发区域外大国越来越多的反应,这样下去是否会引发中美在这里发生直接军事冲突?更为重要的是,吹沙造地是否与“一带一路”战略相冲突?

这些都要从南海地区利益相关方的行为模式说起。

南海地区相关方的行为模式在发生变化

中国和东南亚声索国之间的互动模式,中国方面的做法一直是:强调发展经贸关系,被动应对南海发生的各种事件。最近两年情况有所变化,中国开始强力反击乃至主动调控。总体上,中国一直相信“时间在自己一边”。

而今,中国在南沙几个岛礁进行大规模的吹沙造地,以及修建房屋、港口、机场等设施,东盟当事国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但是,中国的这些行为,不过是在重复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已经做过的事情,规模大一些、进度快一些而已;中国处理得非常低调,并没有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利益;这些国家都知道中国强力反击的厉害。与此同时,中国又在实实在在地强化与东盟国家的合作,如与越南、印尼、马来西亚的政治经济关系,又在南海行为准则(COC)制定等方面展示出灵活性。因此,东盟国家并没有太多的发挥空间。他们在安全问题上对境外大国的依赖性确实在增加,也乐得让区域外大国出面替自己发声。

而区域外大国对中国的崛起,则是另一种态度。美国问题专家通常会同意,亚太再平衡战略并不试图遏制或围堵(contain)中国,这是一种两面下注(hedging strategy)战略,旨在“恢复”南海地区的力量平衡,以便美国继续发挥“离岸平衡手”的作用。这一战略包括接触与防范两个方面。美国的“保持接触、强化防范”正在成为美欧日乃至印奥加韩等国的共识,但中等强国们的动作比较隐晦与间接。

于是出现了“东盟声索国在幕后、区域外大国站前台”的反转剧:1月份,奥巴马访问印度时美印两国签署的联合公报中强调“确保南中国海航行自由,以及通过国际法和平解决海洋主权争端,对于区域繁荣安全至关重要”,这对印度是罕见之举。4月,日本促成七国集团发表声明,“我们继续关注东海和南海局势,对类似大规模填海造地等改变现状及增加紧张局势的任何单方面行为表示关切。我们强烈反对任何试图通过威胁、强迫或武力手段伸张领土或海洋主张的做法”。此外,日本还表示可能会把海上巡逻扩展到南海。美国动作最多,除了美印联合声明外,国防部长卡特在3月的亚洲之行中多次就南海问题表态并辅之以一些实际动作:在马尼拉表示支持菲律宾以和平方式解决南海问题,却又表示将加大对菲律宾的军事援助与支持,并为菲律宾培训士兵,双方4月下旬还举行了规模空前的肩并肩年度军事演习;在韩国指责中国在军事化南海,却又表示要把最尖端武器放在亚洲;在日本表示反对南海军事化,却与日本达成联合监控南海的共识。4月奥巴马讲话称“对中国可能利用自身‘块头和肌肉’在南海地区向小国施压表示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