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近期宣布了一项从中国购买核反应堆的协议,其中一台核反应堆预计为中国自主设计。中国自主研发的“华龙一号”(Hualong One)的预期出口,标志着中国在相对较短的时期内所取得的巨大进步。中国成功利用不断扩大的国内市场,在技术开发方面实现迅速崛起。
作为核能领域相对的迟到者,中国第一台反应堆在1991年并网发电。不到25年后的今天,中国正致力于成为向世界提供核技术的主要参与者。
中国已成功利用国内能源市场吸引了国际供应商。尤其是,中国庞大的核扩张计划创造的需求,对于传统的西方核技术供应商来说是一个诱人的前景。低价的可替代能源和巨大的前期成本(更不必说最近的福岛(Fukushima)核事故暴露出的对公众健康的危害),使得近年来核能的推广举步维艰。
在这方面,中国不仅是西方供应商的意愿客户,更是他们的长期商业机遇所在。与此同时,中国政府也在积极鼓励成立跨国合资企业,尤其是包含技术转让协议的合资企业,促进经济增长。
2006年12月,西屋(Westinghouse)赢得了向中国两座核电站供应四台AP1000型核反应堆的合同。这为这家美国公司在未来中国国内能源市场扩张中确立了一席之地。但这项协议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其他任何情况下都难以想象),是大规模的技术和知识转让。
据报道,中国为购买这些反应堆支付了约80亿美元,但同时要求西屋与本国国有企业——包括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CNNC,简称中核集团),分享设计和相关技术。如今,这些企业正在利用所获得的知识产权开发自己的出口产品。
这种协议与中国公司为了获得专业技术而收购西方企业不同。联想(Lenovo)只是收购了IBM的个人电脑业务,西屋却进入了自己眼中的一段伙伴关系。虽然这一联姻的条款依惯例来看会不现实,但能源公司现在似乎愿意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在中国的增长中换取利益。虽然阿海珐(Areva)似乎错过了反应堆市场的机会,但这家法国核能集团同样与中核集团建立了合资公司,从事核原料运输和后勤保障,以及更重要的,提供设施对使用过的反应堆燃料进行再处理。
中国还利用非市场方面的优势有效地与现有的西方核供应商开展竞争。中国能为潜在的买家提供优惠而且不附加条件的贷款,降低了核能市场准入门槛,并为渴望利用核能的国家降低了风险。中国还运用政府权力推进自家技术的出口。
中国官员已经促使中核集团与另一家主要的核电建设和运营商——中国广核集团(CGN,简称中广核),将反应堆设计合并为一个标准化版本,因此诞生了华龙一号。虽然每家公司仍拥有自己的供应链,但这一“合理化”过程规避了内部竞争,使核能出口更加高效。
作为愤愤不平的一群新兴经济体国家的领袖,中国还利用自身地位成功地为其最新的技术开拓了市场。以相对低的成本利用核能的前景无疑对许多国家都有吸引力,这些国家正努力吸引股权投资者,同时又渴望限制温室气体排放并加强能源安全。
中国与阿根廷、巴基斯坦及罗马尼亚达成的双边协议虽然并不意味着其获得了市场优势地位,但它们肯定会为未来中国技术出口铺平道路,这很可能使中国成为这一关键战略行业的重要参与者。然而,核供应商以及对核能感兴趣的政府将密切关注这些协议的进展情况。巴基斯坦将成为首个引进华龙一号的国家(如果最近反对引进的法律障碍被克服的话),而且将成为这套未经检验的反应堆安全性的试验品。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