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希望保持房地产市场稳定,在几十个城市放松限购、小规模补贴购房者之后,住房市场出现了分化:没有放松限购的一线城市,地价房价全面上升;中小城市则萎靡不振,百城房地产价格环比、同比大部分下降。

房地产调控没有找准调,无论是抑市,还是托市,政府都没有真正尊重市场规律。

目前,中国房地产欠缺的是消费者的消费能力。过去十年,房地产主要靠城市中高收入居民支持,未来十年,主要靠城镇化过程中转移出农村的农民支撑。农民能否市民化,关键是住房、就业和子女教育。住房、就业是迫在眉睫的问题,医保是中期问题,养老是长期问题。

城镇化与庞大的人口不一定会提高房价,人多,房价就高,是个伪命题。如果高收入阶层都到境外购房消费,境内的高端房会受到严重冲击;如果境内庞大的中低收入阶层不能成为有效消费群体,不仅不能托住房价,还会成为政府补贴的分食者,拉低平均价格水位。

目前市场动力已经有所衰减,新的引擎还没有发动:第一批投资者获得高额收益、顺利抽身出市场之后,剩下的是对价格非常敏感的刚性需求群体,而最大规模的群体,从农民转为工人,从农村来到城市的人,还需要漫长的培育期,才能成为中产收入阶层,才能成为消费中坚力量。未来十年1亿农民进城,能不能顺利转化为有效消费群体,需要看产业发展是否顺利,技术培育是否到位。

中低收入阶层是价格敏感群体,对房贷利率十分敏感。行政色彩十足的限购退出市场后,9月底央行松绑限贷。此举效果好于取消限购,对于刚性需求者是极大利好。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限贷松绑的效果相当于限购松绑影响的5倍以上,起码可以增加30%的可购房人群。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CHFS)主任甘犁则认为,松绑限贷将直接刺激这部分已有的住房需求提前释放,规模为550万套左右,但这对于城镇现有的约5000万套空置房和约400万套待售房来说,仍属杯水车薪。

首套房7折利率没有得到普遍执行,不是执行力不够,而是市场不同意。从商业银行层面而言,既有房贷额度限制,又有赢利与风险束缚,首套房房贷风险高于多套房,银行融资成本在上升,银行不会轻易释放低息贷款。根据融360网站的最新数据,房地产风险最小的城市北京首套房贷普遍是9折,而上海以9.5折为主,7折利率市场难以寻觅。

要稳定房地产市场,“釜底抽薪”的办法有两个。

或者,提高农民土地收益,让农民一次性变现,获得原始积累,在农民进城的同时,让农民买房上楼。此举后遗症很多,农民一次性变现后无法享受增值收益,农民大多欠缺投资专业技能,征地后获得的几十万现金有可能在20年后成为现在的2万块钱;一次性变现无法摆脱就业困境,一些地区已经出现民间小赌场跟随征地农民走的现象,挥霍很容易,生存很艰难。

日本和台湾地区的农民之所以成为富裕群体,主要是土改完成后保障农民产权,让农民依靠土地增值收益养老,相当于分享工业化进程红利。剥夺农民的土地收益权,换取低价社保,本质上是劫掠农民的工业化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