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的处境常被比作“左右为难”,其相对孤立的地位要求它必须与两大邻国——中国和俄罗斯——保持协调、平衡的良好关系。
然而,由于中亚与俄罗斯高度一体化,受旷日持久的乌克兰危机和大宗商品价格暴跌的双重影响,该地区的经济遭受重创,这一点从当地货币糟糕的表现和海外工人汇款流入的减少便可见一斑。
这些前苏联共和国近几个月来愈发焦虑,阿塞拜疆货币马纳特汇率近期下滑35%,土库曼斯坦货币贬值34%,通常认为这两个国家的经济受俄罗斯的直接影响最小。哈萨克斯坦货币坚戈继去年汇率下跌20%后进一步贬值,担忧情绪正在其国内蔓延,民众要求提前举行总统大选。
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无疑面临更大的压力,这两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和财政收入高度依赖来自俄罗斯的汇款,以及中国商品进入俄罗斯或乌兹别克斯坦的过境运输费。两国的前景都不乐观,据世界银行(World Bank)目前预测,今年吉尔吉斯斯坦的汇款将下降4.9%,塔吉克斯坦将下降17.8%。吉尔吉斯斯坦对俄罗斯的出口量去年同比下跌33%,部分原因是吉尔吉斯斯坦再出口业受到联合性打击。
中亚人口最稠密的乌兹别克斯坦,其货币索姆的汇率在过去一年也出现了11%的下跌。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计,乌兹别克斯坦的通胀率也将因此保持在两位数。
多元化仍然是个挑战
油价低迷和俄罗斯经济走弱这两个因素进一步推动中亚国家实行经济多样化。但它们融入全球制造业供应链的能力,仍受阻于它们相对偏僻的地理位置、成问题的基础设施和普遍的低人口密度。
举例来说,日本企业在东南亚迅速扩大了生产设施,但在中亚就没这么做,原因是这里缺乏竞争力。日本的主要政策性银行——日本国际协力银行(JBIC)对中亚和高加索地区的金融敞口累积到现在,才仅仅6420亿日元,勉强为其对全亚洲211060亿日元总敞口的3%。而且JBIC在该地区的大部分敞口都投入了能源相关服务。
此外,由于俄罗斯工业的规模经济比中亚大得多,卢布汇率下跌进一步阻碍了当地制造业的发展可能。比如哈萨克斯坦汽车经销商近几个月将零售价平均削减了30%,以与激增的俄罗斯进口汽车竞争。
再有,即便是中亚发展水平较高的经济体,也难以实现私营部门的发展和地方创新。原因有两个,一是国有部门在中亚大多数国家占主导地位;二是缺乏进入信贷和资本市场的渠道。
中国在扩大中亚经济基础中的作用
于是中亚经济的多元化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一个预期——中国对该地区投资的大量激增。这些投资在理论上应有助于提高当地工业产能,帮助当地建立制造业供应链。至少在纸面上,中国已承诺向整个中亚的多个基础设施项目投资163亿美元。
中亚国家,特别是哈萨克斯坦,也接受了充当中欧之间商品“转运枢纽”的理念。众所周知,哈萨克斯坦副总理欢迎中国投资,该国国有铁路公司Kazakhstan Temir Zholy位于阿斯塔纳的总部还将中哈在该领域结成合作伙伴关系的电视画面播放到街头。
作为转运枢纽,中亚除了可以对转运商品收取过境费,或许还有望享受到中国制造业的溢出。在最近举行的哈中投资论坛的促成下,两国在建筑、交通、物流和粮食生产等领域达成了20个合资制造业项目的协议。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