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应该是我第五次报道中国“两会”。2015的“两会”,会期12天,可能是当今世界上历时最长的会议。
人大开幕日,早8点半,我搭上出租车去人民大会堂。的哥一路精神高度紧张,一直唠叨,怕被警察罚款。我让他看记者采访证,说是有专门地点停车,他才安下心来。在长安街的指定地点停车时,他情绪激动地谢谢我,说是开了眼界,头一回在天安门跟前掉了个头。
虽入初春,已封路的空旷广场上,冬天还留了个尾巴。三四位电视女主播正在那里露天试镜、排练着。她们多半穿着红色外套,都站在一个简易的金属梯子上,应该是为了增加身高,与背景中的人民大会堂更和谐。她们站得很像《新闻联播》,我怕她们掉下来。女主持人A正在彩排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最近提出的“四个全面”。幸好习总书记只提出了“四个全面”。主持人B正对着摄像机预录开场白,大概的意思是:今天的北京,春光明媚,全世界的目光都注视着中国的人民大会堂...... 这幕景象,我在天安门广场经历过很多次。女主播的身高、漂亮度、衣着虽不同,语音总是相似的。“两会”只是一个政治的节日。
人民大会堂二楼和三楼,多是记者席。二楼,是摄影摄像记者长枪短炮的战场,三楼是文字记者座席,看上去文气些。为安全起见,按照惯例,所有记者席的前二排必然围起,完全空出,由安全人员值勤守卫。我坐第三排。旁边一位记者顺手将她的外套搭在前排警戒区的椅背上,警卫立即招手,提醒她将衣物挪开。
今年采访“两会”的中外记者,正式注册的超过三千,加上非正式的各省市记者团,阵容可逾四五千,接近“两会”代表委员人数。不过,僧多粥少,可采访的人与事却不多。这几年,代表与委员接受采访的意愿不大,今天好像更突出。加上中国官方媒体的报道口径相似,能采写的东西自然更少。
人大的开、闭幕式是重头。每年人大开幕式的主干,即国务院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8点55分,最后的召集铃响起。伴随着听了几十年的欢快音乐,主席台成员与党和国家领导人走出幕布两侧,鱼贯入座。会前,我在外媒的文件台领得政府工作报告英文版一份,共39页。
现在人大开会,仪式已规范许多。现任委员长张德江宣布开会,报告出席人数,宣布有效,唱国歌,而后就轮到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了。他走到主席台中央,向台下台上各鞠一躬。回报的掌声是温暖的。近年来,报告人向台下代表与主席团鞠躬致意,已成很有仪式感的新传统。对政治,仪式感是重要的。
听早到的记者说,手里的这份工作报告直到后半夜才最后定稿。人手一册,对着文本听报告,好处是不会遗漏。总理读到哪儿,你在文件上跟到哪儿,一个字一个标点,好像编辑做校对。坏处是,若总理错读漏读或临时调整内容,台下一目了然,断然逃不过代表与记者的法眼。大会堂内,最美妙的声响,应是近三千号代表几乎同步翻篇的沙沙声,如鸟惊飞,刹那间,掠过会场。
坐在记者席里,发现人民大会堂里信号不再屏蔽,终于可以收发微信了。
李克强总理这次读报告,并不十分顺利。报告的第一页,文本中只提到习主席“四个全面”中的“三个全面”。李总理念稿时,临时加上了漏掉的“全面从严治党”。大会堂内,短暂的惊诧与嘈杂声。我跟旁边一记者说,政府工作报告不提“全面从严治党”,合乎情理逻辑,没什么问题。但李总理决定临时补上,只能说明我这样的记者 “too simple sometimes naive"。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