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在上世纪80年代初启动的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对外开放计划也被称为中国的“门户开放”政策。但一些吹毛求疵的人士表示,将其称作“大门开放”政策更为准确。

他们辩称,就像在中国传统四合院,人们或许能进院子的大门,但却发现每间屋子的门都关着。

即便在今天,这种情形也不陌生。

想要进入当前由中国120家央企主导的“战略性”行业?对不起,通往中国能源、铁路和电信领域(这只是略举数例)的门紧闭着。

想要在这个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制造和销售汽车?通过这扇门的唯一方式是与中资企业组建分别持股50%的合资企业。

外国投资者如今可以通过的一些门,是在14年前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时候正式开放的。然而,对热烈欢迎中国加入WTO的跨国公司来说,随后几轮的WTO谈判未能进一步开放成员国的市场。对外国投资者和中国改革派来说,这导致了“失去的十年”——在此期间中国政府失去了大胆推进市场改革的兴趣。

这种“失去的十年”并非没有补偿。两位数的经济增长、史无前例的基础设施投资项目以及城镇居民收入飙升,使中国成为许多外国公司眼里极为有利可图的市场。

接着在2008年至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期间,中国政府出台的4万亿元人民币刺激项目更是锦上添花。现在有些企业高管将这段时期称为“黄金年代”,以后很可能再也看不到。

如果中国参与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rans-Pacific Partnership,简称TPP)贸易谈判,北京方面(在理论上)可能因此签署自加入WTO以来的首个新的重大的自由贸易机制。

但中国政府是最强硬的谈判者,华盛顿方面断定,在最初不包括中国在内的“高质量”贸易协定中,它能实现约90%的目标——这个观点具有争议性。按照奥巴马(Obama)政府的计算,这要比在将中国包括进去的TPP协定中美国只能实现60%的目标要好。

为了迫使中国打开关闭的一些门,美国正寻求签署《双边投资协定》(BIT)。该协定旨在让美中企业在两国市场享受同等待遇,除了狭隘定义的“负面清单”列明的行业以外。

本质上,负面清单相当于中共执政党和中国人民之间近代达成的政治契约的投资版本。毛泽东试图控制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而邓小平认为确保他们不越过某些界限更容易些——公开批评共产党就是最明显的一个界限。同样,一份商业负面清单明确列出外国公司不能进入的少数行业,而清单上没有列明的所有行业理论上都得向投资者开放。

然而,中国迟迟没有拿出负面清单,现在这份清单几乎成了一份虚无缥缈的文件。

西方外交官表示,鉴于此事关系到其中的既得利益,中国推迟公布负面清单并不令人意外。一旦某个行业向外国投资开放,再想封闭就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一位美国财政部高官周一在北京向记者们表示,美国政府“已经表明,这必须是一份雄心勃勃的负面清单”。

投资者认为,一度被大肆吹嘘的上海自由贸易区(Shanghai free-trade zone)如此令人失望,原因之一就是缺少这样一份清单。

与此同时,欧盟正在寻求与中国达成一份更为雄心勃勃的《双边投资协定》。对欧盟来说,仅让欧洲企业享受与中国企业同等待遇是不够的。欧盟希望北京方面放开其对所有企业(包括中国企业)的监管方式。

由于它的目标更高,欧盟的协议与美国的相比预计将需要更长时间才能达成。在近期的全国人大会议上,中国商务部长承认了这一点。

但是,在最终达成完善的中美及中欧《双边投资协定》前,许多美国和欧洲的企业会发现自己将继续被困在中国市场的院子里,敲打紧闭的大门。

译者/何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