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总敲两次门,但不会简单重复。

一如8年前的5.30前夜,中国股市在2015年5月28日遭遇历史性大跌。当日上证综指跌幅达6.5%,为2015年第二大单日跌幅,深成指下跌了6.19%。两市市值一天内大幅蒸发超过4万亿元,从71.57万亿元缩水为67.51万亿元。

与5.30中国财政部半夜调升印花税“夜半鸡叫”不同,本次中国股市的回调主要是市场情绪的变化,其中中国汇金减持银行股以及中国央行回购成为引发集体恐慌情绪的第一根稻草。

宏观经济学鼻祖凯恩斯同时是投资大师,他一生也遭遇数次严重亏损,他的名言之一就是“镇静和平静面对亏损带来的极度痛苦是每一位严肃投资者的责任”。他认为买股票是选美,并非选出自己认为最美的选手,而是选出别人眼中最美的选手。反过来说,看空也是同样道理,如此看来,中国汇金公司卖出其实上涨不多的银行股,倒是“完美”地反向实践了凯恩斯的理论:并非卖出自己不看好的股票,而卖出别人眼中不看好的股票。

这是戏剧化转折的开始还是短暂的极端回调?又或者,如果泡沫可以分为伟大与谦卑两种,这一次伟大的暴跌还是谦卑的暴跌?对于股市投资者而言,愚蠢也分为两种,赚到钱的愚蠢与亏了钱的愚蠢。

2013年诺贝尔奖获得者罗伯特•希勒长期关注行为金融学,他总结“泡沫由一个‘致富故事’、人们的兴奋和痴迷所导致”。对于大部分中国股民而言,更直观反应是如果不参与身边这轮大牛市,那么等同于纵容自己的财富与别人拉开距离,无疑是一种愚蠢,那么,相反的行为呢?这轮牛市是什么因素驱动,他们不仅不在意,甚至会在尝到甜头之后赋予牛市更多现实合理性甚至美好设想,比如因为市场行情走好而盲目乐观,甚至认为泡沫走高以及杠杆化最终会解决股市乃至经济的一切问题,而对未来必然到来的清算危险视而不见,这不过是(暂时)赚到钱的愚蠢。

对于中国股民来说,不少人将这轮牛市看做2012的末日大船,因此不惜一切代价登上最后的财富大船。这种从众思路看似非理性,却不乏合理性,从中国过去二十年财富变迁的路径来看,如果错失一次机会,那么往往也错失下一次机会。

回看历史,中国家庭财富在过去二十年经历了数次变迁,近期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次变迁发生在2000年之后房价起飞阶段,那个时候负利率之下,大部分人仍旧将财富以存款方式储蓄在银行,其结果是存款不断相对缩水,而先行者已经通过住房按揭等方式,实质上以杠杆获取低廉资金。这一个阶段房子完胜票子,存银行者不得不自认倒霉。第二次财富转移在2008年之后,中国股市开始进入漫长熊市,同时四万亿政策使得各类刺激政策风生水起,信贷大跃进推升了货币供应量,这个阶段除了房地产的继续走高,多数家庭开始进行广阔的存款搬家,从银行理财产品到各类宝宝,所谓互联网金融也应运而生。这一阶段,能够跑赢房价涨幅的的投资品仍旧稀缺,但是存款已遭淘汰。如今则进入第三阶段,房价迅猛上涨势头不再,随着2014年以来中国股市上涨逾倍,从投资收益而言,股市完胜其他主流投资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