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你可以通过门板上的小广告判断出这个公厕的所在地:写着高价收药的是医院,写着四六级包过的是高校,写着收名酒的是饭店,写着杂样心情火星文的是商店或超市。
行走江湖多年,吃的米和排出去的便成正比,谁还没个三急,进去两步紧出来一身轻,囊括了中国语言针对公厕最大的精髓。然而,公厕在中国,大多数时候是这样:用的时候俩眼一闭,出来后再也不想进去。
中国官方都发文,以每平米苍蝇的数量来规定厕所的级别。可见,在某种程度上,苍蝇的存在还是有其价值的。比如,大多数城市的街头厕所,苍蝇取代了厕纸,成了厕所的捆绑品。
不过,把身体的一部分裸露在公厕里,被苍蝇亲一口,又不知道它之前亲过什么,这事情还真不能展开无限联想,想着想着,或许就把自己想吐了。
有喘气儿的不明飞行物总能证明其人气,但是味道这厮就有点搞不清楚状况,如影随形也就罢了,偏偏还要入木三分。
遥记高中女厕,一分钟入厕,四分钟去味,课间十分钟就是和厕所的一场战斗,还不能避免回到教室,依然被同桌厌弃。
街头餐馆,尤其是扎啤成桶上,啤酒按捆喝的烧烤摊点,墙角旮旯千万别去,只有“男”没有“女”的“公厕”,不幸被你撞破,还会有醉鬼聒噪。
即便是简易的男女通用的厕所,也要谨慎小心,不管开门与否都要再三敲门确认。蹲便被各种污物喷溅的不能下脚,墙角那卷皱巴巴的纸,不敢用只能看。此处默念四个字:聊胜于无。
厕所的奇葩造就了入厕的奇葩,亲眼见过酒店坐便的垫圈被掀起,陶瓷边上赫然印着俩大脚丫子印记,只能感叹,物竞天择是对的。环境系统把人这个物种打造的……
喜欢进山,对山间的厕所,无所要求,能遮挡即可。枯败的树枝在发挥余热,排成行也是篱笆,但弯曲毕竟是其本性,于是稀疏的缝隙透出斑驳的光线,蹲在两块灰白木头的踏板上,心里总是忐忑,怕走光有些矫情,但想到在乡间如此日光浴,也有点不好意思。
更多的不上不下的超市、商场、酒店,级别越高,消费越多,提供的入厕服务越好。就好像女星踩着过万的鞋,拎着的不能是作坊产的塑料袋,而回力球鞋的第二春,也只是偶遇了奥兰多。
梳子、护手霜、麻纹净手纸,角落还点着安神的熏香,出门就有服务生递给你一次性加热过的白毛巾,不要受宠若惊,入豪厕的享受都在你的消费中。
但对于绝大多数的消费群体来说,自备手纸,双眼不要定焦,肺活量大,可考虑闭气,是进入普厕的必备动作。比如出入汽车站的公厕。
再比如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公厕,推门开,有货,推门不开,有人。推来推去,回到有货,拧着鼻子想冲水,无。你是入还是不入呢?
大家对厕所不提供厕纸的默认,就和饭馆收费的碗碟一样习惯。而城市亦或者商家,对厕所的处理就好像面对人类进化中肠端的阑尾,不把厕所拿到桌面上说,并不意味着厕所可以忽略,可以带着筷子用餐,可以带着手纸入厕,但是仗剑走天涯里并没有提到马桶什么事儿啊。
只进不出的貔貅,已经化作镇店之宝,而人类还没有进化到如此地步。中国公厕,你可知罪呢?
(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责编邮箱:shirley.xue@ftmail.c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