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试着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Trans-Pacific Partnership,简称TPP)的通过(奥巴马政府为之付出了极大的游说努力)寻找一个好理由时,一些经济学家找到了该协定为较贫穷的成员国(特别是越南)带来发展效益的潜力。
论据在于,越南迄今基本上沿袭了经典的东亚发展模式——出口导向型制造业(外加大米、咖啡等一些农产品)增长,它将受益于关税降低,使其可向广阔的美国市场出售更多服装。
不过,这个命题是存在问题的。这些问题普遍存在于在具体优惠贸易协定和出口导向型增长之间建立实质性因果关系的企图。
其中一个问题在于,这类协定往往被加上限制,在实践中这些限制在很大程度上将抵消协定的有用性。另一个问题是,一些最令人惊叹的出口成功故事并没有双边或地区贸易协定的太多帮助。最后一点,从最近的动向看,世界贸易模式的改变意味着,实现贸易导向型增长的机会很可能已经减小了。
正如全球发展中心(Center for Global Development)的金•埃利奥特(Kim Elliott)所指出的,TPP给越南等服装出口国带来的好处,将会因美国所谓的“从纱开始”(yarn forward)规则而减少。该政策限制使用协定外国家——这里主要指中国——的原材料和面料。美国纺织行业的游说力量已不如从前,但肯定仍然足以刺穿贸易协定的那层“纸”,制造出漏洞。
(说到恶意而又强大的美国贸易游说团体,美国也不会放开其扭曲贸易的农业支持计划,比如在第三方市场对越南出口商不利的大米补贴。)
此类所谓的“原产地规则”,旨在阻止一个国家的出口被另一个国家进口然后再出口,从而利用贸易特权,它们已经降低了很多富裕国家贸易优惠计划的影响。
然而,尽管更自由的服装业贸易对越南来说是个好消息,但越南在没有它的情况下已经做得很好了。在使生产商更具竞争力方面,高生产率和良好基础设施往往比低关税重要得多。越南已经是美国第二大进口服装来源国,占比达到11%。在此过程中,越南已经打败了其他服装生产国,包括那些成本更低、人口更多的国家,比如孟加拉国。
越南也比其他面临美国更少贸易限制的经济体做得更好,比如非洲国家,后者借助美国的贸易优惠制度——《非洲增长与机会法》(African Growth and Opportunity Act, AGOA),享受更为宽松的原产地规则,可以利用进口面料。
AGOA曾被吹嘘为让非洲通过出口来摆脱贫穷,但是非石油类出口迄今的增长尽管在统计上相当显著,绝对值仍是有限的。服装出口方面主要的受益者是那些已经达到中等收入地位的国家(毛里求斯和南非),再加上两个中低收入经济体(肯尼亚和莱索托)。
对于更贫穷的国家,如果它们没有服装行业根基、生产率低下、而且运输网络糟糕,那么降低关税不足以使其产品具有竞争力。尽管越南的富裕程度比肯尼亚和莱索托大约高出一倍,而且面临着高得多的关税,但它的出口表现仍优于非洲。
的确,出口导向型增长的最耀眼明星——中国——在上世纪90年代还未加入世贸组织(WTO)时,就实现了爆炸式的出口增长。没错,美国给予了中国“最惠国”待遇,似乎使中国与WTO成员国处在同一水平。在实践中,其他发展中国家通过各种优惠计划,得到了比“最惠国”更优惠的貌似逻辑不通的安排,即便如此,中国还是跑赢了它们。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