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在第一季度以6年来最慢的速度扩张,主要受建筑业和制造业放缓的拖累。政府正试图转变中国经济增长模式。

中国的增长曾在金融危机后支撑了全球经济,但自2011年以来逐年放缓,影响了从国际铁矿石价格到全球奢侈品销售的很多领域。

对那些依赖中国大宗商品需求的新兴市场来说,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给它们增加了压力,因为它们正准备应对美国利率上升(预计在今年晚些时候)的影响。

中国国家统计局(NBS)周三表示,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在2015年前三个月同比增长7%。这是自2009年初全球金融危机最严重时期以来最疲弱的季度扩张。中国经济在2014年第四季度同比增长7.3%。

中国政府此前已宣布2015年增长目标为“7%左右”。中国总理李克强在3月31日接受英国《金融时报》专访时表示,“我们有能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他补充说,“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我们会努力做,而且相信能做到。”自两年前上任以来,这是李克强首次接受西方媒体采访。

随着中国试图摆脱对“烟囱产业”的传统依赖,转向国内消费和服务业,中国经济放缓被广泛认为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必要的。中国国家统计局发言人、综合统计司司长盛来运周三表示:“这种回落也很正常,因为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后,增速换挡、增速回落一定程度上讲有利于调结构和转方式。”

不过,中国政策制定者希望避免经济突然放缓,因为这可能导致失业率激增,并引发一波债务违约潮,危及金融稳定。

中国人民银行(PBoC)自去年11月以来已经两次降息,以求通过降低借贷成本来刺激投资。但分析师们表示,即使利率降低,企业也仍不愿意投资,因为最终需求疲软,而且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已经积压了大量债务。

周三发布的其它数据强化了经济放缓的景象。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5.6%,增幅创下最低纪录,远低于1月和2月份6.8%。

“最让人意外的是工业生产非常疲弱。但服务业表现得相当好,”摩根大通(JPMorgan)驻香港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朱海斌表示。

“从好的方面来看,这表明再平衡在继续。但它突显了来自制造业和房地产的短期风险。”

今年头3个月,包括基建、工厂设备和房地产建设支出的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3.5%,这是14年来的最低增幅,且低于头两个月的13.9%。

与此同时,被视为粗略消费指标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也呈现9年来最低增速,同比增长10.2%。

在放松货币政策的同时,中国地方政府也纷纷宣布相关计划,拟在今年增加基建开支,这显然是为了补偿建筑和工厂设备投资的下降。

盛来运周三发表的言论似乎表明,中国政府打算利用基础设施投资来缓冲其它行业的投资放缓。

“中国的基础设施在过去多年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人均的基础设施水平和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巨大的差距,”他说。

“基础设施的投资空间依然很大。”

上个月末,中国政府推出楼市新政,放宽按揭限制并缩短二手房营业税免征时间,以求支撑疲软的房地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