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一场有关城镇化的讨论随着主持人——瑞安集团主席罗康瑞(Vincent Lo)提出的“人口、环境和资源消耗”问题,在钓鱼台国宾馆的17号楼开始了。作为今年中国高层发展论坛的主题之一,题目为“包容而可持续的新型城镇化”,但这场讨论似乎让“新型城镇化”应如何推进变更不易理解了。

开启这场讨论的是中共中央财经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杨伟民。而就在6天前,即3月16日,中国最新的《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2014-2020)》正式公布。杨伟民这段发言实则是对这个规划的再次说明,他选择告诉在场的中外政商和知识精英,中国为何会在此时召开城镇化会议,并阐释了中国政府对城镇化将如何推进的理解。

“过去的城镇化一直缺乏明确的指导方向……积累了很多矛盾和问题”,中共“十八大之后城镇化期待很高,但缺乏共识……有些地方存在大跃进的倾向”。作为决策者之一,杨伟民先生的发言中,对中国目前城镇化现存问题的认识显然和中国社会上的讨论是相同的。在谈到解决方案和推进城镇化方案时,他则谈了两个原则: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分工,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刚刚出台的2.6万字的新城镇化方案虽面面俱到,但却远说不上足够。事实上,中国的新城镇化方案中有诸多具体的数字和目标,却在方式和路径上不够具体,它没有回答“城镇化改革中哪项改革优先”,也未能说明“市场主导”的具体操作方式,而争议颇多的土地改革就是其中未能具体的内容之一。

因此在会议现场,对土地改革最有发言权的权威人士之一——中国国土资源部副部长胡存智的期待则自然而生。但他的发言却似乎多少与现场解决问题的基调有些不同。当施耐德电器总裁赵国华(Jean-Pascal Tricoire)接过杨伟民谈及的城镇化过程中资源紧张的问题时,他给出了一个“用技术带动智慧(Smart City)城市发展”的微观能源解决方案。

但作为新城镇化方案的决策者之一,胡存智先生并未对施耐德的能源解决方案给出自己的评价。而是拾起新出台的城镇化发展规划中的土地改革内容,用“问题导向”的开头,将“用途管制,严守底线,调整结构,管好土地,保护耕地”这些饱受外界争议的问题原因作为解决问题的原则再次重申,即便是在会议结束前回答“集体建设用地如何入市”的问题时,他的回答仍是“原则性”的。

而与中国决策者颇为宏观的发言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来自施耐德电器、美国联合技术建筑及工业系统集团和UL集团的三位企业家则更希望能为中国城镇化问题提供微观解决方案。

联合技术建筑及工业系统集团总裁戴杰儒(Geraud Darnis)则对中国城镇化问题的解决颇为乐观,他认为“中国的城镇化将是人类历史上规模巨大的转型”,而帮助这个转型成功的则有可能是绿色节能的建筑。

与在场的几位关注点不同的是美国UL公司总裁伟廉仕(Keith Williams)带来的“注重室内空气,不要建设有害建筑”的提议,作为一家专注于与人类生活相关各类产品安全标准研究的企业,伟廉仕的发言开始了现场有关中国室外空气质量的讨论,继而又转换到对能源消耗的关注上。

似乎相对于两位中国的决策者,三位外国的企业家对中国城镇化的“可持续和包容”更为积极。也许杨伟民在回答提问时的一句话对理解这种差异有所帮助:他说,“城镇化本身就是改革制度和体制”。希望在23日论坛峰会的“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发展”单元,能够找到更多的答案。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作者邮箱 mojing.huo@f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