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MH370失联事件,让马来西亚这个国家的执政状况遭遇了一次隆重的“国际体检”。是否如很多人批评的一样,马来西亚政府习惯了黑箱运作和藐视民意才会有这样的表现?本文作者通过自己对马来西亚政治和社会的亲身体验和观察研究,还原一个马航事件背后真实的马来西亚政治和社会——巨大的城乡差距、变化的世代结构和竞争型威权政府。

2014年3月24日,马来西亚官方宣布失联的马航MH370班机在南印度洋终止飞行,但飞机为何改变航线仍是一个谜。其中最可怕的可能性莫过于班机驾驶员因政治原因与马当局谈判并遭当局拒绝,进而发生坠机,这种情况对反对党和当局都有极大杀伤力,但可能性较小。另一种同样可怕的假设,是班机驾驶员仅仅想制造神秘自杀事件,拉乘客陪葬,那么他要病态到多深、残忍到多深?第三种可能则是驾驶员遭胁迫,那么胁迫方是怎样近乎滴水不漏地让航班与外界毫无联络并且那么超然地没有任何诉求?

航班失联后,处在事件漩涡中心的马政府一些不专业、不敬业的应对态度,使该国由来已久的威权政治体制也被顺便围观。《纽约时报》发文批评马“家长式政治文化和养尊处优的领导人”,并援引一位亲反对党人士的话说:“全世界终于感受到了的这种失望,其实我们已经感受很多年了。”该文认为,由于马执政党内部的“主仆政治”和公务员体制中对马来人实行优先特惠、对少数族群实行限制打压的政策,真正的人才很难晋升到政府高位。正是这种僵化傲慢的体制,使马当局的应变能力、办事规范性受到外界的质疑。

马来西亚政治曾多次成为国际舆论的焦点。早在20世纪90年代,由当时在任的马来西亚首相马哈蒂尔、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印尼总统苏哈托组成的“亚洲价值观三人团”就曾充满各种自信地与西方展开政治理念的激辩;接着是1998年马哈蒂尔撤销副首相安瓦尔党内外一切职务并指控其犯有“鸡奸”罪,从而引发一场浩大的“烈火莫熄”反威权运动;最近英国《经济学人》发布全球“裙带资本主义”排行榜,马来西亚又赫然高居第三名。这个排行榜以亿万级富豪的财富占比和财富来路为衡量标准,俄罗斯排名第二,乌克兰排名第四──原来最近的克里米亚事件,居然就是两个典型的裙带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一场利益冲突。

马来西亚当局对这个排行榜做出了一个习惯性反应,那就是禁止这一期的《经济学人》杂志在马发行,理由是其中刊有同性恋者互吻的照片,尽管照片的拍摄现场是在中国。

MH370事件引发对马来西亚政府的国际“体检”

3月29日,马官方终于承认曾一度拖延公布失联飞机折返南飞的信息。应当说这个信息即便及时发布也不会对失联调查产生不利影响,马方没理由拖延。事后马国内外都有舆论指马政府习惯了黑箱运作和藐视民意才会有这样的拖延。当然也有舆论从专业角度为马官方辩护,认为政府应当只发布被确证无疑的信息,而这需要时间。于是又有舆论转批马政府的无能,但关于这一点亦有人提出:马来西亚历来是一个极少发生紧急灾害的国家,所以马航失联发生后手足无措也可以理解。针对这一点,也有人指马当局在打压反对党方面,其实效率很高,但在为公众服务方面反倒效率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