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本周新德里之行的无礼反应似乎表明,这位美国总统与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在试图重绘全球地缘战略地图方面,似乎抓住了一些要害。

中国官方的一篇评论形容奥巴马为期三天的访印之行(他是首位在任期内两次访问印的美国总统)、以及他与莫迪刚刚建立的友谊是“肤浅的和解……(这么说是)鉴于双方在气候变化、农业纠纷和核能合作等议题上存在着难以弥合的分歧”。

这促使一名高级美国官员冷冷地表示,北京方面费心对奥巴马访问另一个国家发表评论,这种举动是“值得注意的”。与此同时,北京另一篇官方认可的文章指控西方狡猾地图谋引诱印度,使其陷入与中国的不必要对抗。

尽管商界对巨额基础设施项目、对美国投资印度民用核电项目进入快速审批轨道、对未来双边贸易增至目前水平的5倍充满期待,但奥巴马此行的真正目的是打造印美在亚太地区的同盟关系。

印度政界人士和美国商界领袖都明白,采用西屋(Westinghouse)系统的核电站向印度电网输送电力即使成为现实,也是很多年以后的事。但是,正如智库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的米兰•瓦伊什纳夫(Milan Vaishnav)所指出的,双方已向搁置已久的民用核合作协议投入了这么多的政治资本(包括让印度核电行业免受国际制裁),以至于本周宣布的有关燃料供应和事故赔偿责任的法律谈判取得突破是“一种宣泄”。搞定这些恼人的小问题让奥巴马和莫迪得以专注于他们的核心事务。

并非巧合的是,双方敲定(而不是以面向未来的含糊乐观措辞展开讨论)的协议,基本上都在国防和外交领域。

奥巴马周一看到了印度在“共和国日”(Republic Day)阅兵仪式上展示的俄制坦克和战斗机,但他也看到了美国新近向印度交付的军用运输机;这些运输机帮助使印度在2013年成为美国最大的海外军售对象(也使美国超越俄罗斯,成为印度最大的军事装备供应方)。

如今是全球最大武器进口国的印度,已将军工行业外商直接投资比例上限从26%调高至49%,并热切鼓励美国及其他外国公司向印度转让技术。

这一切对俄罗斯来说是一个商业上的忧虑。但对中国而言,奥巴马此行最可恼的方面是一份意外的文件——《美印亚太和印度洋地区联合战略愿景》(US-India Joint Strategic Vision for the Asia-Pacific and the Indian Ocean Region)。其中有一句话要求保障航行和飞越自由,“尤其是在南中国海”。这是向北京方面发出的一个明确信息。远离印度的南中国海是太平洋上各方激烈争议的一片海域,中国宣称自己拥有几乎全部南中国海的主权。

奥巴马和莫迪虽未明说,但他们用自己宣告的对自由、民主和法治的尊重,与中国的威权体制形成对比。就莫迪而言,他仍对去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印期间数百名中国军人越过两国间在喜马拉雅地区有争议的边境进入印度境内一事记忆犹新。

莫迪并没有反资本主义和怀疑西方的历史包袱;这两种情绪曾使印度长期执政的国大党(Congress party)在冷战期间一边宣称“不结盟”,一边偏向苏联。相反,莫迪发现300万印度裔美国人(其中很多成功的企业家与他是同乡,都来自古吉拉特邦)推动着他与奥巴马交朋友。

“莫迪上台后发现,相比与中国走近,印度同美国战略趋同的空间大得多。”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的瓦伊什纳夫表示,“他并没有意识形态上的历史包袱”,对于亲近美国不觉得难堪。“这不能不算是与过往的一个重大决裂。”

译者/何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