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势必是个可以在中国舆论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年份。这一年,习近平重塑了中国舆论,也重塑了中国舆论中的领袖形象。

人未老,报先亡

虽说1990年代以来,中国媒体就一直是在政治和资本的双重压力之下谋求生存,而且,全球同行多少也是概莫能外,但是,夹缝从来没有像2013年这般逼仄。经营收入急剧下跌、意识形态控制收紧,再加上多桩内部丑闻带来的行业声誉损害,早就远离“无冕之王”称号的中国媒体从业者,像是被脱去了“皇帝的新衣”,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即便是对那些以维护中共政治权威为宗旨的喉舌媒体而言,广告效益在2013年的加速下滑也已经构成了足以致命的危机。在新技术新渠道的冲击下,“报纸消亡论”、“电视消亡论”已经不再是“狼来了”的笑话。各项数据统计显示,中国传统媒体2013年广告经营收入急剧滑坡,远远超出了整体经济不景气造成的关联效应,甚至连曾经的新媒体代表——门户网站——都已经呈现掉头向下的征兆。这其中,尤以戴着更重管制镣铐和历史负担的纸媒为重灾区,仅一季度,中国报刊媒体广告市场投放季度同比跌幅即达到12%,为2010年以来最大降幅。上半年盘点之际,6家报业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下降的已有4家,降幅最大的为ST传媒,达71.93%,而博瑞传播与浙报传媒之所以能保持营业收入同比增长,也只是受惠于网络游戏业务。

心急如焚的记者编辑们,在这一年中,不断听闻报纸杂志裁员乃至关停的噩耗,尤其是在发达城市和财经、时尚报道领域,多有媒体已经难以承受广告经营压力之重,《好运MONEY》和《钱经》先后宣布停刊,第一财经不再续租宁夏卫视的上星渠道,一些沿海地区的都市报之所以还能维系,更多地是依靠缩减版面及降低员工薪水。

“温水煮青蛙”,已经到了不得不跳出热锅的存亡关口。面对困境,在中国最大的城市,市委书记韩正10月亲自主导上海报业集团的重组,并承诺向缺乏市场销售能力的两张党报各自注入每年5000万元的财政补贴,但是,至少从目前来看,这个联合舰队的航向还没能给各地观望同行带来发现新大陆的确凿希望。

面对提问,新集团当家人裘新轻轻摆了一摆手,“纸媒行业不需要悲观主义者,徒说无益”。解放日报旗下瞄准付费阅读模式的“上海观察”网在年末上线,颇具全国知名度的东方早报同期开始“自贸区邮报”、“饭局阅读”等新媒体尝试,并将其颇负盛名的上海书评、上海经济评论内容向手机端迁移。而最富有“断臂求生”悲壮意味的是,就在东方早报12月23日用整个封面宣布“中国上海互联网行动正在招募”的同一天,同城媒体新闻晚报被选中作为牺牲品,定于2014年元旦日停刊。

“十年青春空飞扬,人未老,报先亡,新识旧友,何处诉离肠。千简万牍著文章,朝随露,夜伴霜。一夜北风旗幡乱,刀笔断,鸟弓藏,青丝白发,谁人不彷徨。往昔峥嵘随流水,落花黄,晚报殇”——这一曲丧钟挽歌,从新闻晚报编辑部里飘出,久久回荡在中国媒体从业者心中。

新快报溃散

证监会11月底宣布IPO重启,算是给那些依靠上市公司生存的财经类媒体送去了一线生机。此前,由于这条最重要的收入来源断绝,一批通过向拟上市公司索取广告费甚至“保护费”来获利的报纸杂志,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而这,也正是2013年中国媒体业标志性风波——新快报陈永洲事件——的潜伏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