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新一届领导层上任已逾一年。过去13个月中,“习李新政”展现出令人印象深刻而复杂的施政特点,整肃意识形态可能是得罪了一批自由民主派知识精英,但经由三中全会表露的市场化改革取向又仿佛一夜之间将时针拨回了蜜月期。而在外交军事和内部吏治这两个领域展现的强硬姿态,尤其是以“打苍蝇也打老虎”为口号的反腐整风运动,力度远超前任,打破了中国民众凭借经验作出的“雷声大雨点小”的预测,甚至在某些节点的确实现了“官不聊生”,也因此赢得了更普遍意义上的民心。

从这个视角上来说,在包括习近平在内的7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负责纪检反贪工作的中纪委书记王岐山大概是唯一的“完美形象”,即便是在中国现行体制异议者最频繁出没的那些互联网角落,也几乎找不到对王书记的任何非议。

这种舆论态度,在中国媒体陆续开始2013年盘点时得到了最好的证明。

“中纪委门口聚集的上访和告状的人越来越多,这在一个侧面衬托出‘打虎’一周年所取得的成效,更是体现公众对中纪委寄予的更多期待”——11月上旬,中国新闻周刊即有《反腐这一年》,为“王氏反腐”高声喝彩:”中共十八大之后,‘习李’新政中最受公众瞩目、目前也取得较大成效的内容无疑是反腐败。王岐山执掌中纪委后,誓言既要‘拍苍蝇’,也要‘打老虎’……与过去相比,新一届领导集体的反腐思路已经有所转变,不再柔性强调‘预防为主’,而是更为严厉地突出‘主动出击’‘严惩查办’。王岐山表示,反腐要坚持标本兼治,而当前要以治标为主,为治本赢得时间——这是‘王氏反腐’的核心思路。当前以治标为主,是为了清理多年以来淤积的严重的腐败问题,从易到难,为将来制度反腐的‘治本’打下基础。”

在列举中纪委截至10月28日证实查处11位省部级官员的政绩时,这份中新社下属杂志即将之与胡锦涛时代作对比:“这个速度,是过去5年平均速度的两倍。从2008到2012年,每年副省部级以上官员被调查的数量分别为4、8、6、7、4人,平均每年有5.8人。这一组数字反映了中共中央反腐决心和思路的变化,也透露出在网络参与的背景下,反腐生态的变化。”

所谓变化,隐藏在“反腐三部曲”中:“李春城案件,是由王岐山领衔的新一届中纪委烧的‘第一把火’。在反腐的地位得到确认后,王岐山主要做了两件事:一个是落实,一个是路径选择。当选中纪委书记后的第五天,王岐山在中纪委机关干部大会上第一次发声:‘要把反腐工作引向深入。’到了5月,另一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案件出现——刘铁男案。这个案件,几乎囊括了在新媒体传播时代反腐案件的所有关键要素:网络、情妇、实名、举报、记者、高官。公众关注度前所未有,各方博弈不断,中间的跌宕与坚持,已经成为网络反腐的典范。此时,在新一届中纪委的办案流程中,出现了几个影响深远的关键词:网络、举报,还有情妇。这三者组成合力,并与中纪委之间形成互动,构成了不同于以往的反腐生态。6、7月份,中纪委迎来了新一轮反腐的高潮:从6月4日到7月6日一个月时间内,中纪委接连宣布了4起案件:6月4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长倪发科涉嫌严重违纪被调查;6月23日,四川省文联主席郭永祥被调查;6月30日,内蒙古统战部长王素毅被调查;7月6日,广西政协副主席李达球被调查。这四起案件,对外通报都相对及时,改变了此前部分案件通报延迟的状况。8月末到9月初,中石油系列腐败案高潮再起。这场对中石油伤筋动骨的反腐行动,其核心桥段始于中央候补委员王永春被查,接着两位中石油副总落马,4天后,这把‘火’烧到了近一年来被查处的职位最高的官员——中央委员蒋洁敏。有人对中纪委的上述反腐历程做了个归纳,共分为三部曲:去年12月到今年1月是‘新官上任三把火’,李春城在此间落马;6月下旬到7月中旬是中程发力,4位高官在期间被调查;8月底9月初的中石油案则把反腐推向了高潮,一位中央委员和一位中央候补委员在此间落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