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是王广州教授12月24日在清华大学《人口形势与生育政策调整》讲座上发言稿,经作者审定,授权FT中文网全文刊发,以飨读者。

中国“单独二孩”生育政策从根本上改变了独生子女和“一胎化”生育政策的导向和趋势,是中国生育政策的转折点。当前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做出调整看似简单,其实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此次探讨中国人口形势与计划生育政策调整的话题,我会把重点放到后半段,即“单独二孩”政策目标人群、相关问题分析以及未来生育政策的走向。

2000年人口普查后,公布的人口普查所调查的总和生育率为1.22,调查结果之低大大出乎人口学者和政府相关部门的预料。由此引发对生育水平和生育政策调整的激烈争论。一方观点认为应该调整“一胎化”的生育政策,而另一方观点认为应继续坚持甚至收紧计划生育政策。显然,人口的快速增加和人口的锐减都不是中国人口发展的战略目标,特别是面对如此迅速的人口总量和结构变化,当前计划生育政策调整是必然的。

首先,我们先简短、快速的回顾一下当前中国的人口形势,只有了解清楚这些,才能更好的理解决策层为什么会对计划生育政策做出相应的调整。

下面看几幅图表,这是人口学者研究过程中最常用的图表——年龄结构金字塔。从图表含义看,左方代表男性,右方代表女性,年纪越轻越处于下方,年纪大则偏上方。如图显示,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表明,中国大陆2010年总人口达到13.39亿,其中0-14岁少儿人口为2.22亿,占总人口的16.60%,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为9.98亿,占总人口的74.53%。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1.19亿,占总人口的8.87%。通过分析,可以判断,如果现行生育政策不变,到2030年中国少儿人口比例将持续下降,老年人口比例将加速上升,总人口年龄结构将全面快速老龄化。预计到2050年,中国0-14岁少儿人口比例将从2010年的16.60%持续下降到11.4%左右;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比例将从2010年的74.53%持续下降到60%左右;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将从2010年的8.87%持续上升到接近28%。

(注:现行生育政策年龄结构预测2050)

上述数据看到的是全国人口的平均状况,但是人口具有异质性,且中国的人口结构变化是快速和剧烈的,很多具体情况并不能简单的以平均衡量。以北京与贵州比较,两地人口结构差别很大,在平均基础上如果考虑人口异质性,最糟糕的情况可能会超出预期。同时,从总体平均情况看,沿海地区与内陆人口结构差别更大,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要不要调整现行生育政策。

(注:2000年北京人口年龄结构)

(注:2000年贵州人口年龄结构)

决定生育政策调整的几个指标

很多人支持生育政策调整,当然也有反对的人,这就涉及到一些生育政策调整定量研究的核心问题,双方需要在这些问题上达成共识。第一个问题是,生了多少,即生育水平多高或者多低;二是,想生多少;三是,让生多少;四是,能生多少。这些问题是相互联系的。从研究技术角度看,有一个问题比较难解答,即生育意愿(理想子女数)到底是怎样的。相同的人在不同阶段、不同环境下,生育意愿是会变化的,因此处理这些不确定性问题以及找到研究落脚点是非常难的。因此,这里我不想过多的讲技术问题。但有些最基本的概念需要明确,因为这涉及到测量结论,同一项研究如果采取不同的测量方法、标准,那么结论可能完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