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官的风险真的比当矿工还大吗?童名谦落马真的是因为倒霉吗?这是过去两天中国民间舆论场上两个咄咄逼人的问号。

其一缘起北京青年报昨日报道《中纪委廉政课顺口溜讽贪官》。文中记录了国家行政学院原副院长周文彰主讲“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时的一段表述:“根据中央纪委公布的数据,周文彰对比了两组数据:2012年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处分县处级以上干部4698人,当年全国的矿难死亡人数1500人以内;2011年,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处分县处级以上干部4843人,当年矿难死亡人数1973人。面对台下上千名局处级干部,周文彰感慨道:‘每年受处分的县处级以上干部已经超过矿难人数。权力是有风险的,领导干部已经成了风险最大的职业。’不过,周文彰对听众直言,‘有没有风险取决于你自己。(规避风险)办法也很简单,叫做‘管好自己’。官场是这么个东西,你简单它就简单,你复杂它就复杂。’”

这个“领导干部已经成了风险最大的职业”的说法,当即成为门户首页及社交媒体吐槽热点。@五岳散人直斥“领导干部的处分相当于矿工的命,这就叫做臭不要脸”;@凤凰网转发@Mr_Liu0215的质问:“ 什么是风险,死亡风险和处分风险,天壤之别的代价能比较吗?矿工的风险出于为人民做出贡献,干部的风险出于他们的无尽的贪婪,这又可以比较吗?如果可以比较,为什么不比较一下两者的收入,保险,福利?”;@新京报亦言“类比不妥”:“提醒官员有‘风险意识’,这是应该的,但拿矿工来类比,看得扎眼。官员违法违纪,可以说是咎由自取,而矿工遇难,大多是安全管理问题。况且干部被查通常罪不至死,而矿工遇难则是生命悲剧。两种风险从起因到后果,在本质上都没有可比性,怎能混为一谈?”;至于@成都全搜索新闻网,则是刻意反讽:“矿工们的风险太小了,既没有地雷阵,也没有万丈深渊”。

于是,“当官的风险大过矿工吗”之问,也就顺势成为今晨各地都市报热门时评话题。其中,王石川的怒喝被多家媒体选中,大河报一边通报着《今年我省已查办18名厅官》的消息,一边由这位时评家总结动向:“近年来,有一种论调风生水起,且颇有市场,即所谓的当官有风险,而且风险还不小。比如,有官员抱怨,现在为官已属高危行业,搞不好就要锒铛入狱,就是在鸡蛋上跳舞。还有的官员落马后,撰写论文论述相关岗位特征、可能存在的腐败风险,借此告诫同行。还有的官员捎给女儿一句话,‘千万不要从政’,有的官员落马后,其老母亲对记者说‘做啥子官嘛’。如此种种,皆说明当官仿佛真成了高风险职业。”

那么,应该怎么看待周文彰做出的这种比较与判断?王石川提出两个角度:“其一,这种风险是谁带来的?伸手必被捉,如果权力寻租,贪污受贿,在中央强有力的反腐态势下,自然容易落马。知名学者张锡恩分析,‘当官高危’主要可以分为显性风险和潜在风险。一般来说,显性风险大多属于主动性风险,主要表现为贪污腐化、买官卖官、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等较低层次的经济性风险...... 也许有人会说,官场上存在逆淘汰,有些官员虽然清廉,但被倾轧,也很难久长,也许确实存在这种现象,但却不是常态。 其二,当官就应该有点风险。如果没风险,甘心做庸官、昏官、混官等太平官,有何意义?公众对官员抱有甚高期待,一怕官员不干净,二怕官员不干事。而官员掌握着公权力,这也决定着官员必须有所作为、有所敬畏,有多大的权力承担多大的责任,如果认为官员就是拍拍脑袋决策,拍拍胸脯决定,拍拍屁股走人,哪怕决策失误了也无需承担责任,这样零风险的职业,对公众来说,岂不可怕?有人说世界上最好做的事就是当官,这显然不正常,官难做,难做官,时刻谨慎,如履薄冰,怕干不好愧对民众所期,怕决策失误祸害一方,怕人走后公众骂声一片,才会用好权力,善待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