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人们以往的“消遣”之一是大声表达对一个问题的担忧,即香港是否会逐渐丧失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让位于新加坡。
但最近,香港人谈论的焦点已从新加坡转向中国内地的金融之都上海。从亚洲首富李嘉诚(Li Ka-shing)到香港餐馆的食客,所有人都在问:近期揭牌成立的上海自贸区会不会最终抢走香港的午餐?
由于细节尚不清楚,因此人们很难判断上海自贸区是否会像三十多年前邓小平为实施经济改革而创立的深圳特区一样,成为资本市场的“特区”。就连香港财政司司长曾俊华(John Tsang)也说自己不清楚这个问题的答案。
“我觉得你倒是可以跟我说说,你认为上海自贸区是什么,”曾俊华开玩笑说。“不过…任何时候中国加大开放力度、在部分区域放松管制、或是推出利于市场开放的新改革,对香港而言肯定都是好事。”
许多不像曾俊华那样乐观的人依然认为,上海自贸区近期不太可能对香港构成挑战,部分原因是香港拥有强大而独立的法律体系。
不过,当前这股不安情绪其实反映的是,随着“一国两制五十年不变”政策于2047年到期,人们对这块前英国殖民地前景的担忧在不断加深。由于个人税率低,失业率也低得令人嫉妒(仅为3.3%),香港仍是一处诱人的工作地,特别是对那些被中国发展活力吸引而来的欧洲侨民来说。在这些欧洲人的家乡,已经看不到这样的活力了。
但香港也正与许多问题抗争:从糟糕的空气质量到高不可攀的房价,再到不断拉大的贫富差距,这一切都对香港的竞争力构成了挑战。海德思哲(Heidrick & Struggles)的高级猎头理查德•博登(Richard Boden)说:“在是否去香港这个问题上,对国际流动持开放态度的人士有种非黑即白的倾向。”
“他们要么说‘该死,那就去吧’,要么以各种理由说‘不去’,理由多与人口密度大、学校资源少和空气质量差有关。”
劳动力市场也正在变化,这些变化虽然令某些群体受益,却损害了其他群体的利益——特别是香港本地的专业人士,他们越来越难找到一份薪水足够支付房租的工作。“很多人说,在最赚钱的银行业,香港人的饭碗正被曾在美国、英国接受教育的张三、李四们抢走。”香港新民党主席叶刘淑仪(Regina Ip)说。“有种被逐步侵蚀、竞争力丧失的感觉——几乎引发了日益严重的身份危机。”
埃森哲(Accenture)大中华区金融服务事业部董事总经理曹雅仕(Alex Trott)说,在中国内地没有人脉的西方侨民在香港也面临着更多的竞争,虽然他相信中国内地还没有多少人具备美国和欧洲金融机构要求的经验。
香港也面临着中国经济相对放缓的不利因素,这已冲击了香港的贸易与金融交易量。贸易在香港经济中占据很大的比重。
2009年,受中国企业上市推动,香港的IPO融资规模跃升全球排行榜首位,就与中国有关的交易而言,其重要金融中心的地位得到了稳固。但香港2012年丢掉了第一的宝座,并一直没能成功夺回,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人们的乐观情绪。中国电子商务集团阿里巴巴(Alibaba)近期表示,由于香港不允许阿里巴巴按照其希望的所有权结构上市,它有可能放弃在香港逾600多亿美元的首次公开发行(IPO)计划,前往纽约上市。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