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维•卡梅伦(David Cameron)上周访问中国时,腰弯得简直不能再低。在英国民众看来,英国首相这副激情自贬的猥琐样让人难堪。这样做改变不了什么。卡梅伦尚未登机回国,中国官方控制的媒体就已经称,英国只不过是“一个欧洲老牌国家,适合旅游和留学”。
至于说卡梅伦此行可能服务于某种全局目标,实际上此次访问让人痛苦地看到,高贵、重商主义和奉承被毫无章法地结合在一起——这往往是欧洲对中国崛起的反应。深陷经济困境的欧洲迫切希望向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增加出口。但如何将这个目标与坚持欧洲价值观体系和利益协调起来呢?
卡梅伦此次出访正值东中国海紧张局势出现危险升级,中国试图控制日本管辖的尖阁诸岛(Senkaku Islands)的空域。最近中国宣布划设一个庞大的防空识别区,标志着逐步升级的对日本施压进入一个新阶段,目的是从日本手中夺取这些岛屿——中国称其为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控制权。
尽管英国是联合国安理会(UN Security Council)的一个常任理事国,但在显著增加地区冲突风险的这个问题上,英国显然无话要说。经过一些抱怨后,英国政府勉强同意签署欧盟(EU)一项批评北京单边行动的联合声明,但卡梅伦坚决不让这个问题冲淡随同他抵达北京的100多位商界领袖的推销攻势。
卡梅伦首相似乎同样不愿意向东道主提及人权问题。当随同他访华的一名记者被禁止参加他与中国总理李克强共同举行的新闻发布会时,卡梅伦默不作声。去年卡梅伦会晤西藏精神领袖达赖喇嘛后,中国曾冻结两国的高层接触。决不能让任何事情破坏此次访问。
卡梅伦离开后,乔•拜登(Joe Biden)抵达北京,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讨论严肃问题,比如东海的军事误判。在公开场合,美国副总统在批评中国加剧紧张和约束日本不要仓促回应之间谨慎拿捏。然而,华盛顿方面肯定清醒地意识到,中国宣布划设防空识别区,既是对日本的挑衅,也是对西太平洋美国强势地位发起的挑战。
在欧洲,英国并不是唯一在对华关系上采取重商主义姿态,而将有关战争与和平的繁重事务交给美国的国家。今年早些时候李克强出访柏林,与安格拉•默克尔(Angela Merkel)会晤时,德国总理为了迎合中国,指责了欧盟对进口中国太阳能电池板征收关税的计划。在提到这件事的时候,德国官员至今仍有点不好意思。在访问中国的时候,法国领导人往往也会把商业置于地缘政治之上。
卡梅伦此行的特点是叩头叩得过火。英国外交大臣威廉•黑格(William Hague)曾寻求采取一种更加平衡的姿态:尊重中国,但也保持自尊,坚守英国发言和推介自身价值观的权利。但黑格的意见被否决了,因为首相迫切想要与习近平会晤,因为财相乔治•奥斯本(George Osborne)急于提振英国疲弱的出口。
奇怪的地方在于,欧洲各国政府内心明白,他们从这样的战术得不到什么好处。德国企业在中国做得不错,因为他们生产很多中国人想买的东西。卡梅伦说,他的出访成就了数十亿英镑的订单。而实际情况是,英国企业只有拿出合适的价格才能做成生意。上周我听到一位欧洲高级官员说,北京方面没有回报弱者的习惯。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