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乌克兰的抗议事件不可逆转地推动了历史进程,也改变了地缘政治格局。乌克兰真正成为民主欧洲一部分的那一天指日可待,假以时日,俄罗斯也将追随乌克兰的足迹——只要俄罗斯不自我隔绝、成为半死不活的帝制遗骸。

乌克兰领导层腐败、习惯于中饱私囊,随时准备向俄罗斯政府寻求保护。他们的不守诺言促使乌克兰民众明显的爱国主义情绪自发地爆发出来。这一事件显示,维护国家独立日益成为一种主流政治现实。对乌克兰年轻人而言尤为如此,从语言上和历史上,他们都不再觉得自己只是“俄罗斯母亲”衍生出来的一个略微不同的变体。

诚然,语言上的分裂依然存在,乌克兰某些地方也依然感觉跟俄罗斯更亲近。但令人意外的是,一些强烈主张融入欧洲的乌克兰人只是近来才将乌克兰语作为自己的语言。独立20年来,通过重新认识乌克兰历史、培养民族自豪感,通过观察那些西部邻国从融入欧洲中获得的经济好处,乌克兰人开始产生一种崭新的心态。这种心态并不意味着反俄,但它意味着认同这一点:乌克兰自身的历史身份在文化上真正是大欧洲的一部分。

正因如此,乌克兰无论如何都将不可避免地与欧洲更亲近。值得注意的是,即便在乌克兰的邻国、威权主义的卢卡申科(Lukashenko)政权统治下的白俄罗斯,也开始出现一种类似的亲西方心态。这种心态并没有在这两个国家激发出敌视俄罗斯的情绪,但这两个国家都已意识到,本国的独立以及文化身份都日益指向西方。

在未来几个月里,欧盟(EU)和乌克兰仍有可能达成某种协议。为促成这样的结果,欧盟必须更加积极地回应乌克兰政府对经济和财政支持的需求。乌克兰人必须意识到,为乌克兰现政府高层的不法和腐败行为买单,并非欧洲的纳税人乐于见到的前景。勒紧腰带将是达成协议的必要前提,也是考验乌克兰维护融入欧洲梦想之决心的机会。乌克兰政府也必须证明,选举结果不是由监禁政治对手来决定的。

这对俄罗斯的影响将在长期内体现出来。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Vladimir Putin)执著怀念沙俄历史,受此影响,俄罗斯政府眼下的地缘政治目标是,让旧的沙俄、或较近期的苏维埃“联盟”在一种新伪装下悄然重生。

普京似乎天真地认为,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的领导人真心愿意接受在俄罗斯主导的联合体中处于次要地位。他们中一些人有时确实会口头迎合普京的这种想法,但这只是被迫而为,并非心甘情愿。所有人都喜欢独立:当一国的总统、总理、将军、大使和商业大亨,比在大俄罗斯帝国中担任地方大员或商业大亨舒服多了。历史证明,一个国家的独立地位一旦取得,就具有传染性,并且除非受到强大外力干预不可能再次交出。

如今的俄罗斯根本不具备坚决采取暴力手段恢复旧帝国的条件。它太孱弱,太落后,也太穷。人口结构危机让情况雪上加霜。独立时间不长的各中亚国家青睐与中国达成各种日益广泛的合作,这对俄罗斯而言是另一个值得警惕的事实,会重新唤起那些长期悬而未决的领土噩梦。

迟早有一天,俄罗斯社会精英会清楚地看出,普京的铁腕努力成功希望非常渺茫。迟早有一天,普京会不再担任总统。而在那之后不久,俄罗斯(特别是俄罗斯新兴的中产阶级)会发现,唯一理智的道路是让俄罗斯成为一个真正现代、民主、或许还举足轻重的欧洲国家。

本文作者曾任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Jimmy Carter)的国家安全顾问,著有《战略远见:美国与全球权力危机》(Strategic Vision: America and the Crisis of Global Power)一书

译者/何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