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阿里巴巴(Alibaba)在纽约上市,成为以市值衡量的全球第二大互联网公司,仅次于谷歌(Google)。这并非偶然。在市值最高的全球十大互联网公司中,3家来自中国,其他则来自美国。

在中国,百度(Baidu)、阿里巴巴和腾讯(Tencent)被合称为“BAT”。这些巨头主宰了中国互联网,它们的经营模式与日本的“经连体系”(keiretsu)非常相似,后者是由利益相似或者互相控股的企业组成的联盟。它们还迅速延展到线下行业,比如交通、旅游、零售和银行业。

中国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到底是泡沫,还是一种稳定趋势,还须拭目以待。然而,至少就目前来看,BAT已经成为了中国互联网行业的核心,而中国的互联网行业已经开始与美国相匹敌,基本上形成了一种中美双头垄断的格局。这3家中国企业也受益于广为人知的“长城防火墙”(Great Firewall)。依靠这个防火墙,中国把美国的多数领头企业,如谷歌、Facebook和Twitter拒之门外。

然而,目前还没有哪家中国互联网企业跳出中国,成为一个全球品牌。目前来看,它们能在中国占据主导地位就足够了。6月的数据显示,中国有6.32亿网民,其中5.27亿网民使用移动设备上网。随着中国经济从投资驱动型转为消费驱动型,预计将出现的消费热潮蕴含的潜力,足以吸引大笔投资,比如阿里巴巴在首次公开募股(IPO)中筹得250亿美元,这也是目前规模最大的一次IPO。

互联网是中国崭露头角的私营部门中最活跃的部分,尽管其依然处于国家的严密控制之下。外国投资者持有阿里巴巴、腾讯、百度及其他数十家互联网企业的大量股份。但大体上,这些股份充其量不过是理论上的,是通过“可变利益实体”(variable interest entities, VIE)持有的,这保证持股人从持有许可证的中国企业那里得到支付流,但并不保证对企业的所有权。这些VIE理论上是违法的,但中国的法院对这种做法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持股人也知道,他们持有的大量股份全都仰赖政府的默许。

私营互联网企业非常灵活,能将低效的国企远远甩在后面。在并无事先谋划的情况下,这些企业已经开始在一些领域掀起整个行业的自由化,比如金融服务业。阿里巴巴的基金公司余额宝(Yu’e Bao)是中国最大的在线货币市场基金,资产总值达到5740亿元人民币(合938亿美元)。

互联网也制造了非凡的财富。根据追踪富人的《胡润中国百富榜》(Hurun China Rich List),中国最富有的10人中,5名是IT业大亨,而3年前他们还未能进入榜单。9月,凭借在当时市值2300亿美元的公司中7.8%的持股,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Jack Ma)一跃登上榜单首位,也成为全球最富裕的人之一。

不过,互联网企业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随着整个互联网行业从桌面设备转至移动设备,对许多企业来说,如果他们没有一款“杀手级应用”,作为移动用户接入的通道的话,就有可能落在后面。

阿里巴巴一直在寻求推出这样一款应用,来挑战目前腾讯无可争议的领导地位,腾讯的即时消息应用微信(WeChat)有3.5亿月活跃用户。根据北京互联网咨询公司艾瑞咨询(iResearch)的数据,微信和腾讯旗下的另一款消息应用QQ是中国最受欢迎的两款移动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