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本文为《启功书毛泽东诗词》一书的序言,经作者本人授权FT中文网全文刊发,以飨读者。
启先生讳功,字元白,也作元伯、苑北,为清雍正帝十世孙。生于一九一二年,二〇〇五年辞世。启功先生一生做了七十余年教师,是一位品学高尚的读书人。
以上,是对启功先生的一个简介。可是,了解一个人,追慕一个人的学问和成就,却并非如此明确和简单。常言道: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晦吉否泰。启功先生仙逝将近十年,身后知己无数。我相信,那是因为,启功先生的精神遗产已经进入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之列。回看先生的生平,不由让人慨叹:其命运是何等跌宕起伏,晦吉否泰,造化弄人。
我想把启功先生的生平分为四个阶段。
自古以来,末世王孙常命运多舛,绝顶聪明者,因身怀文化贵族的绝艺,侥幸安身立命。耿耿昂昂如八大山人,以丹青自放于江湖;恭顺温和如赵孟頫,以翰墨承恩于庙堂。启功先生的才情与命运,庶几有某些相似。
自清朝定鼎,爱新觉罗的子孙都是世袭封爵的。因为世袭累降,启先生家族却从曾祖一辈辞封爵而下科场,曾祖与祖父两代科第高中,官至翰林,遂成为标准的书香门第。
启先生的父亲一脉单传,未及求得功名,竟夭折于弱冠之年,家业无人承继,初显衰落。童年启功成为致仕祖父的孤孙,在爷爷膝下识字开蒙,学习书画。启功后来的成就可说源于家学。
启功十岁,祖父又驾鹤西去,家道愈发窘迫。自十岁至十八岁,启功、寡母和没有出门的姑姑,靠祖父门生的捐助过活。少年启功一面经历着经济的窘迫与贫困,一面却有贵族子弟的读书见识和向学志气,坚持古典的私人拜师,读书学艺,并奔走于旧式私塾与新式学堂之间,断断续续完成了中级学业。十五岁后,启功结识了一些当时知名的艺术家、诗人、学者,如贾羲民、吴镜汀、戴姜福、溥心畬、溥雪斋、齐白石等先生,并向其中的一些人正式拜师受业。不及弱冠,启功就能够做家教、卖画,供给家用了。
这是启功学问的根基,前朝王孙懂得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我把启功早年这一段贵而不富、读书为高的日子称为晦字阶段。
一九三三年,经贵戚推荐,二十一岁的启功带着自己的文章和书画,来到辅仁大学校长陈垣先生门下,从学并教书。陈垣先生慧眼识人,认为启功写作两佳,孺子可教;也以一代学术大师的眼界,授之以治学正道。
启功因为没有高等学历,初到辅仁大学曾被两度解聘,又两度被陈垣校长诚意聘回。青年启功只能更加发奋向学,报之于恩师,相继发表关于山水画南北宗、晋人草书、《急就章》《兰亭序》研究的一批论文,三十出头,就获聘故宫专门委员、晋升为辅仁大学副教授。
这个时期,启功先生适应了现代大学的治学方法,其绘画、书法和诗词诸艺事也在北平文化界崭露头角。也是这个时期,启功先生敬业乐群,向学立身,学术研究成果丰富,加入北平文人画会,几番画展拿奖,书法也得到前辈大家的推允,形成了结体精严、方笔瘦硬的独特书体。
启功先生后来回忆说,在辅仁大学的二十年间,方向明精力足,教学相长,窗课日进,是他一生最快乐的二十年。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