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31日晚23时35分许,上海外滩陈毅广场发生踩踏事故,到2015年1月4日止,至少造成36人死亡,49人受伤。外滩踩踏事件全国震惊,死伤人数为近年来少见,更令人震惊的是事故发生地在上海,在这个以精细化的城市管理著称的中国现代之都。

上海市的城市化管理,以精细化著称,在流动人口、市政、社区和小区物业等方面的管理经验与实践,要领先全国水平十年以上。例如,非户籍人口的基本公共服务方面,上海早在2002年、2004年就出台《引进人才实行(上海市居住证)制度暂行规定》、《上海市居住证暂行规定》。全国层面,直到2014年年末,国务院法制办才发布《居住证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在普及非户籍人口的义务教育方面,上海在2008年启动“农民工同住子女义务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规定凡能提供父母的农民身份证明、在沪居住证明或就业证明的农民工同住子女均可在上海免费接受义务教育,而全国层面至今未有保障细则。

在大型活动、节日的安全保障方面,上海的能力就更不用提,抛开丰富的经验与强大的动员能力,2010年举办的世博会前后,上海更实施了为期数月的大型活动安保常态化训练。外滩踩踏事件当天,虽然人数众多,但较世博会规模尚小,单纯以活动参与人的多寡、活动大小、参与人素质高低、安保预案完善与否等因素解释此次悲剧,显然都不能成立。

事后来看,上海市政府在外滩踩踏后的应急处置措施,如信息披露的及时性与内容的丰富性、伤者救治、危机应急方案等方面的表现,都还算不错。公共舆论中,有人指责上海市政府对活动的安保不力,也有人追问上海市政府的预案为何不起作用,但对危机时的应急处置、信息披露、官员表现等方面的批评却不多。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1月2日13时,哈尔滨的一个仓库发生火灾,当地政府的应急处置失当,不仅伤亡了十余位消防官兵,主政官员表现的官气十足,也令人失望,被网民声讨。

所有这些,恰恰是公众质疑为何上海会发生外滩踩踏事件的原因。外滩踩踏事件也不是近年上海面对的唯一一次危机,四年前的2010年,上海刚刚办完世博会不久,就发生了静安大火,一时也是全国舆论的焦点。为什么世博会规模这么大、时间这么长的活动都能办好,却搞不定一栋楼的安全,防范不了一个外滩的跨年活动?

事实上,“能打赢大型战役,却在日常管理中落败”,是上海市以及中国其它大中型城市都面临的城市治理的窘境。北京可以在APEC会议期间保持“APEC蓝”,却没法保证平时也是天天蓝天,上海可以在“亚信会议”期间路上无车,但不得不面对平时每天出现的交通拥堵。近年来,地铁运行事故、暴雨中城市积水内涝等方面的危机也频现报端,都显示了城市治理中“打得赢大仗、搞不定日常管理”的特征。

显然,“能打赢大仗”是因为政府肯不计成本的投入,不管是世博会、亚信公议,还是奥运会、APEC会议,政府为保安全与畅通,都是不考虑成本的,以办好为上,人力、物力与财力的投入花多少都无所谓,根本不是一个市场化的行为。世博会期间,单论上海的警察与其它公务员,就是几个月不休假、神经高度紧张,城市管理靠高投入、高成本才能维持无事故。大仗可以不考虑成本,因为办完之后,可以恢复常态。但日常的城市管理怎么可能保持这种高度紧张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