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2月23日下午,上海证券交易所经理尉文渊在办公室里迎来了证监会期货部的两位领导。宾主都是满面春风。过去,国债期货到底归财政部管,还是归证监会管,一直纠缠不清,国务院最后决定,归证监会期货部管理。上海证券交易所是在中国推出国债期货的“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尉文渊建议:“要不要到交易大厅转转,感受一下现场的气氛?”
为什么不呢?尉文渊领着两位兴致盎然的领导,来到了一楼的交易大厅。交易大厅原本是上海滩有名的舞厅,现在摆满了电脑交易台,高挂着电子行情显示屏,穿着红马甲的交易员人头攒动。尉文渊如数家珍地向两位领导汇报国债期货的发展,但他突然有一种异样的感觉。交易大厅里一片骚动。当他走过一个交易席位的时候,扫了一眼屏幕,看到的是国债期货327合约的价格瞬间跳水,成交量突然暴涨。尉文渊的第一反应是:难道电脑出了故障?
事情也就这么凑巧,就在离收盘不到10分钟的时间里,突然出现了一波雪崩一样的行情。在万国证券的巨单砸压下,国债期货327合约的价格如同从断崖上纵身坠落。4:30,收市的时间到了,交易员们还傻傻地呆坐着,一个个目瞪口呆。
这就是著名的327国债期货风波。327是国债期货的代号,它对应的是1992年发行的三年期国库券,到1995年6月就要兑付。当时,围绕着财政部是否会对1992年发行的国库券贴息,市场上存在意见分歧。看空的一方以万国证券为主力,认为既然通货膨胀的压力已经减弱,财政部不会再给国库券贴息。看多的一方则以中经开(即中国经济开发信托投资公司)为盟主,坚定地进场做多。双方在1995年2月进入对峙,投入的资金越来越多,已经到了高手比拼内力的时候,谁也退不下来了。2月22日,市场风传财政部已经决定对1992年发行的国库券贴息和保值贴补。23日,多方士气高涨,一路追击,空方负隅顽抗,已是走投无路。在23日快要收盘的时候,万国证券突然发动了疯狂的、自杀式的反扑。万国证券在收盘前8分钟砸下了2070万口327合约空单,成交1044万口,把327合约的价格从151.30元瞬间打到147.90元。
上海证券交易所很快做出决定,由于空方恶意违规,既没有足够的保证金,也远远超过了持仓额度的限制,因此最后7分47秒的交易无效,由交易各方协议平仓。这一事件的恶劣影响远不止此,它像划过夜空的一道闪电,照亮了中国期货市场的狰狞面目,并留下了一道深深的疤痕。祸不单行,327国债期货风波发生两天之后,就爆发了巴林银行倒闭事件。一个年仅28岁的毛头小伙,投机日经指数期货合约失利,导致已有200多年历史的巴林银行破产。327国债期货风波很快就被称为“中国的巴林银行事件”。两个多月之后,319国债期货再次酿出风波。这一连串事件导致证监会在5月17日作出暂停国债期货交易试点的决定。中国第一个金融期货产品就这样夭折了。
将近20年过去了,当人们回忆起这段往事,仍然不由自主地要探寻,到底谁有理,谁没有理?这像一部《罗生门》,各说各的理,又像陈世骧先生评金庸的《天龙八部》:“有情皆孽,无人不冤。”
万国证券肯定觉得自己是悲情英雄。他们觉得自己的对手中经开是财政部下属的一家企业,自然有内幕情报,这太不公平了。中经开到底知不知道内幕消息,可能永远都是一个谜。但是否只有知道内幕消息才能准确判断市场行情呢,恐怕亦非如此。从中经开的策略来看,大部分时间做多,但也有做空的时候,而且中经开偏爱做多,自有其秉承的逻辑,他们觉得在国债市场还不完备的条件下,做空的风险太大,不如做多更保险。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